《魔都堡壘》大肆宣傳自己是國產科幻的希望,李謙也看在眼里,其實觀眾的情緒是很容易被調動起來的。
這兩年翻拍的爛片頻出,很多人都在罵國產電影,順便用南棒、日苯、寶萊塢、伊郎這些亞洲國家的電影來踩國產電影。
喜歡國產電影的觀眾,自然是很憤慨和憋屈的,所以給他們看到希望了,就會熱血上涌,去支持。
作為國產科幻的希望,《魔都堡壘》自然出盡了風頭。
《流浪地球》倒是沒怎么宣傳,離上映還早得很呢,風頭就讓別人出吧,也就沒上映之前出出風頭了。
兩年籌備,兩年制作,《流浪地球》就這么低調地轉到了幕后。
李謙也在忙活自己的《命運航班》,從頭到尾除了開頭那幾分鐘,整個故事都要自己琢磨,也是個費時間的工作。
一直到暑假,一邊忙著公司IPO,一邊籌備劇本,花了半年的時間,才完成了粗略的劇本。
本身是一個挺有意思的故事,一群本該已經死去的人,五年后突然出現,哪怕放在網絡小說里,都是很有創意的故事。
雖然不打算往科幻方向拍,也不能太娛樂化了,不過李謙還是盡量讓故事具備可看性。
沒人看的電影,除了自嗨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情感,依舊是最抓人的元素。
父親和失去父親五年,已經到了青春期的女兒之前的父女感情。
女兒還小的時候失去父親,而另一個愛著她媽媽的男人出現在她們的生活中,不求回報地付出,彌補了這五年的父愛。
長大了的女兒也把這個叔叔當成家人,這個時候心心念念的父親突然出現,還未成熟,在青春期的女孩很矛盾,不管他接受哪一個,都是難題。
雙胞胎姐弟,年齡突然差了五歲,一個已經長大,一個還停留在五年前,年齡的差距,和五年的生疏,姐弟倆的相處一定沒那么融洽的。
已經走出悲傷,打算重新開始,并且剛開始嘗試接受另一個人的妻子,丈夫突然回來了,也把他藏在心里的感情和痛苦給挖了出來,同樣是艱難的抉擇,內心糾結和痛苦。
這些情感上沖突,構成了一家人面對巨變之后對未來生活的選擇。
父子倆回來后,他們因為各自的矛盾,分開過,父親帶著兒子一邊治病,一邊工作,重新融入這個社會。
當然,最后經過種種矛盾、誤會、愧疚,一家人還是在一起了。
這是肯定的,國內的商業片,必須這么拍。
好萊塢就不一樣了,不同國家對待家庭、倫理方面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有一部好萊塢喜劇片《人生遙控器》,大概就是上班族男主角得到了一個可以快進時間的遙控器。
在路上堵車的時候快進時間,直接到了公司,加班趕工作的時候快進,一秒鐘之后工作做完了。
晚上交公糧,太累了不想來,也快進,直接進入賢者模式。
還有約好了帶兒子出去玩,沒時間也直接快進。
后來快進的太多了,中間過去了太多事,離婚了,老婆走了跟別人在一起。
國內對于這種情節還是很避諱的,畢竟心里膈應,而好萊塢那邊女主角爛交都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