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過后,雖然又上映了一系列的新片,有《極限挑戰之皇家寶藏》這樣備受矚目的綜藝電影,也有《功夫熊貓3》、《星球大戰7》這樣的好萊塢大片,不過都沒有對《心花路放》的賀歲檔冠軍造成任何威脅。
近十五億的票房,《心花路放》為未來影業拿下了又一個賀歲檔票房冠軍,也位列年度票房第四位。
而賀歲檔的其他電影,《老炮兒》雖然口碑不錯,不過票房還是沒能突破十億大關,剛剛九億出頭。
這片子也沒有什么女性觀眾去看,除了兩位小鮮肉的粉絲們,畢竟就是一部男人戲,唯一的女主角能讓觀眾記住的戲份,也就推車那一場了,女性觀眾不可能會感興趣。
《老炮兒》的上映歷程,可是經歷了從天堂跌落人間,第二周票房的走勢一度讓黃忠軍和馬小剛看到了反超的希望,可是沒想到也就是曇花一現罷了。
而且,最終距離十億大關還是差了最后一部。
《葉問3》最終只拿到八億票房,雖然對于一部動作電影來說,已經是創紀錄的大賣了。
不過,放映后期也被總局查證有虛假票房和自購票房,背后為《葉問3》籌集資金的蘇寧旗下蘇寧眾籌和快路集團兩大公司全部卷進去了。
互聯網+電影+金融,把電影包裝成證券的模式宣告失敗。
又是一宗票房造假的消息,不過這次不像《捉妖記》那么簡單,背后涉及的東西太多,光網絡小貸平臺就涉及了幾十家,據說有30萬散戶投資人受損。
反正事情沒搞清楚,沒個結果,《葉問3》也沒有《捉妖記》火爆,鬧得還沒有《捉妖記》票房注水大。
不過,對行業來說,影響就比網上的動靜大多了。
一部熱門電影,包裝成證券去融資,一層一層下去,輕而易舉地從散戶們手里融到了十多億資金。
現在業內傳聞,《葉問3》通過幾十個P2P、貸款公司、理財公司,涉及的金額高達百億。
哪怕沒有傳聞的那么多,就算只有二三十億,也是一筆巨額的數字了。
之前,公司里也有人建議李謙參考這個模式,就憑《鬼吹燈》這種項目,稍微大膽一點,撬動五十億資金完全沒問題。
不過這次《葉問3》、快路、蘇寧被調查,就沒人再提這個事了。
連智付寶之前搞的一個電影理財產品,他們也停掉了。
資本市場是瘋狂的,之前行業內從沒有人想過電影還能這么搞。
一部電影,一層一層地融資下去,原本就值兩三個億,層層下來滾到了幾十億。
外界資本們,也好好地給影視公司們上了一課。
李謙也被他們給上了一課,說實話這太瘋狂了,30萬投資人的錢啊。
不過也再次看清了這些涌入到電影行業的,資本家的嘴臉。
雖然結果還沒有出來,不過這種互聯網+電影+基金的模式,剛興起就結束了,沒有人敢頂風作案,投資人也不是傻子,例子就擺在眼前呢,再上當那真是沒救了。
行業估計能清凈一下,稍微干凈一點。
不過也僅僅是好一點點罷了,鄧朝自導自演的《分手大師》在一片罵聲中拿下了七億票房。
作為跨行的導演,拍了這么一部爛片,鄧朝理所應當地再度承擔了所有的吐槽聲和罵聲。
不過,好運的是,還沒被罵幾天,另一部大爛片《極限挑戰之皇家寶藏》上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