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導演按資歷來說,應該是黃劍辛第一個說,畢竟資格老,咖位大,不過好多年不做導演了,程凱哥就先起頭了。
程凱哥一副老干部的模樣,施施然開口了,“其實啊,綜藝電影,不管是《爸爸去哪了》還是《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這些,不論拍電影的目的如何,外界對他有何總評論,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他們是否是電影!”
好家伙,一頂帽子扣下來,直接把綜藝電影貶出電影的行業了。
李謙和其他人紛紛側目不已,凱哥看來火氣不小,估計也是被刺激到了。
暑假他的《道士下山》票房撲街了,而且觀眾最津津樂道的還是范煒和林志靈這檔美女與野獸組合的船戲。
自己精心拍攝的電影撲街了,票房口碑一個都沒撈到,反而別人的綜藝電影還有大賣的。
臺下的業內人士和媒體們也是一陣陣騷動和交頭接耳,不過程凱哥還是慢條斯理地自顧自說著,“究其根本,從核心認知觀念上來看,綜藝電影是從“營銷學”出發的,而非“電影學”
綜藝電影是通過明星效應和節目余熱的吸金,是市場營銷的產物,而非電影創作,所以不能把這一類的電影看過一個新的類型,這違背了電影本體的創新......”
程凱哥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雖然語氣平和,表情看樣子也不生氣,但是這些話里那可是一句比一句言重。
文化人就是不一樣。
“我完全同意程導所說!”
馬小剛表示俺也一樣,他的話倒沒有那么多,只說一句。
“還記得在《奔跑吧兄弟》上映大賣的時候,米粒堅知名度最高的娛樂媒體《芝加哥太陽報》是這樣評論的:
在華國,大量的電視觀眾愿意為這些節目的電影版買賬,但是如果走到海外市場,這些電影最終的結果就是貽笑大方。”
言下之意,丟人都丟到太平洋對面去了。
李謙突然發現,馬小剛最近特別喜歡引用用外國人的話,包括之前吊絲二詞引發的熱議,他也用的是和一個外國人的聊天。
不過,研討會嘛,肯定會有反駁的,臺下一位記者就開口了。
“我不同意二位導演的看法,存在即是合理,既然綜藝電影能夠上大銀幕播放,又有眾多觀眾愿意為之買單,對觀眾而言,他們沒有太高的藝術追求,去電影只是為了放松一下而已。
如果因為綜藝電影爛,就把它剔除出電影的行列,那是不是所有爛片都不能算電影了,綜藝電影的成功不是偶然性,自有它的受眾人群!”
存在即是合理,說爛了的一句話了。
程凱哥學院派資歷老又是副主席,馬小剛也是協會副主席,接下來就到李謙了。
他笑笑道,“存在即是合理,這句話我聽過無數遍,那么在這里我想問一句,如果我在這給你一巴掌,事情發生了,我打人的事是已經發生的既定事實,是存在的,那么他合理嗎?”
剛才那人不吭聲了,難不成自己挨揍還成合理的了。
“當然,當眾毆打記者這種事,我肯定是干不來的。”
這話一出,有記性好的紛紛看向馬小剛,這事他當年在發布會上就差點當眾干出來了,只不過被攔住了。
馬小剛臉一黑,想起在口頭上也沒占過李謙的便宜,也沒在大庭廣眾之下吭聲。
“呵呵,開個玩笑,咱們接著討論。”李謙打了個哈哈,說道,“現在網絡發達,我們在電腦、手機上可以隨時隨地地看電影,這些電影在手機上觀看,那他難道就不叫電影了嗎?
同理,綜藝節目放在大銀幕放映,就可以說這是電影?實際上總局通過這些綜藝電影的許可上,注明的都是紀錄片,并非故事片,當然,任何一個紀錄片導演都會對此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