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就是一點,像《智取威虎山》里那股子黑幫和江湖氣息,就萬萬不能有了,必須要符合志遠軍的氣質。”李謙特別叮囑道。
一部戰爭片,如果拍出來不點名身份,觀眾連什么性質的軍隊都看不明白,那就是徹徹底底的失敗。
日苯****、果軍老派軍閥、米粒堅大兵都是有本質區別的。
一場戰爭戲,尤其是抗米援朝這種戰爭戲,如果里面的軍隊換身果軍軍服,看起來也不違和的話,那就完了,那李謙得向全國人民謝罪了。
《金剛川》就是這樣,把片名一換,米軍轟炸機換成鬼子轟炸機所有戰士穿上果軍軍裝,估計不會有什么違和的。
《拯救大兵瑞恩》,老湯一行人要是換上英吉利軍隊的軍服,看起來就會很別扭,因為氣質不像。
每個國家的軍隊,都有獨特的氣質,不過也有一個國家有不同氣質軍隊的。
每年閱兵都要被網友嘲諷一波的三歌摩托化部隊,其實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了,認為三哥的兵都是歪瓜裂棗。
三哥那是不同種姓、宗教、民族的軍隊,以某某族命名的軍團,那就全是同一族的人,就跟民國各種派系一樣,還要更甚。
有歪瓜裂棗,也有精銳,人家的精兵廓爾喀雇傭兵19世紀初1萬人能正面剛英吉利三萬人,浴血奮戰打了兩年。
還有一個什么宗教的教徒,據傳一次21人駐守的哨所面對10000人襲擊,竟然硬抗了下來,雖然全部戰死,可是這比四行倉庫保衛戰更加夸張。
哪怕傳聞夸大了,可能傳到這個地步,本身就不簡單。
“軍隊代表著國家,必須要有自己國家的人明顯能看得出來,這是自己國家的軍隊,這一點,徐導還是要仔細斟酌,多多了解一下啊,要不然到時候可能會面對很多非議。”李謙再三叮囑。
這種東西,都是刻在內地導演骨子里的,不用想就知道該怎么拍,就像抗戰劇,哪怕是神劇,那也是特點鮮明的。
可是徐客畢竟是香江來的,要是拍出來的軍隊換一身皮像香江警察,像黑幫,像果軍,那就不妙了。
“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那我該怎么辦呢?”徐客也犯難了,這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不是技術上的問題。
要是普通的商業片也罷了,可這是任務。
“徐導也不用那么擔心,我建議你多看看關于抗米援朝的主旋律影視劇,像《上甘嶺》這種老片子也行,”
李謙提了個建議,倒不是讓他去看怎么拍的,主要是看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氣質,這些早年的電影在這方面做的絕對無可挑剔。
“那行,我回頭就看個幾十遍。”徐客點點頭,也沒其他的辦法了。
看幾十遍,差不多夠了,也不是要全部照著二三十年前那種主旋律人物去拍,稍微有那么點意思,放在娛樂化的今天,也夠明顯了。
反而要是太像了,在這個時代,可能不是很合適。
金城戰役這部片子,李謙唯一擔心的就是徐客拍出來的不像志遠軍。
《智取威虎山》的黑幫氣、江湖氣沒問題,是因為那只是一小支隊伍,而且主要是集中在張翰宇身上,面對的敵人也是土匪,所以這樣塑造***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