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雖然平平無奇,別說爆款了,甚至連十億級別的電影都沒有。
當然,指的是國產電影,7月初的進口片《神偷奶爸》就破了十億。
不過,八月份卻誕生了兩例經典營銷案例。
同名電視劇改編的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版,上映初就發生了大規模的鎖場行為。
所謂鎖場,也就是就是粉絲提前購買影院某場次的票,每場只買一兩張。
雖然票房不多,不過卻可以保證這個場次不會被換成其他電影。
現如今提前預售一般都提前好幾天,甚至十幾天,但是除了首日的黃金時代,其他時間的場次很少會有人提前去買票,畢竟又不是買不到。
提前預售的場次那么多,到臨近上映的時候,影院就會根據預售情況,進行排片上的調整。
可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粉絲,大部分也是演員的粉絲,把大量地段好的電影院的傍晚黃金時段場次都買上個一兩張,保證上映后場次不會被撤掉換成其他的電影。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制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通俗一點,就是占座,哪怕只有一張票,影院也不能改排其他電影,保證了電影的足夠排片。
而且,還是粉絲有組織有幾率進行的,微博、豆瓣、粉絲群里,大量粉絲都在行動。
效果也是驚人的,在高排片的支持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首日票房高達1.5億,創造了今年暑期檔的華語片首日票房紀錄。
不過電影口碑很很不好,再加上粉絲的這種行為,更加讓路人觀眾反感。
影院也想方設法退票,找各種借口,什么機器故障之類的。
這就引發了粉絲的不滿,不過人家影院機器該故障還是故障,就是告消協去也沒用。
首周末四天還拿到了4.6億,可是第二個星期直接就掉到9000萬了,第三個星期也直接減了個0,只剩900萬。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惡名傳遍了互聯網,鎖場一詞也被廣為熟知。
論效果,肯定是非常好的,畢竟首日票房那么高,第一個周末也撐起來了。
不過后續遭到反噬,除了粉絲之外,沒幾個路人觀眾。
不管什么電影,主要都是靠路人觀眾,粉絲能貢獻幾個錢,讓路人觀眾反感,后果就是這個樣子。
況且,影院也開始針對性的反鎖場了。
除了鎖場之外,另一個經典營銷案例就是《殺破狼:貪狼》了。
在全國所有電影院場均人次都在二三十左右,哪怕萬達也才剛剛過40的情況下,伯納旗下所有電影院場均人次都達到了110以上。
也就是前期票房注水,先把票房堆高點,營造出大賣的跡象,迎來觀眾的關注,進而讓影院提高排片,后期獲得更高的票房。
買票房這種事,十年前就有了,不過當初大眾查不到票房,投資方不是買,而是虛假報道。
首日600報個一千萬,類似這種操作,在票房統計不完善、遲緩的年代,哄騙觀眾以為大賣。
等到把觀眾騙進電影院了,后面的票房漲起來了,也就把多報的那一點補齊了。
這一招也是潛規則了,以往票房統計困難好用,六七百萬報1000萬都是正常的,翻一倍甚至更多都有。
現在行不通了,網絡購票成為了主流,實時票房可查,而且專資辦每天都會準時公布數據。
所以,不花錢就夸大票房不可能了,只能花錢去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