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凱歌是表達哲學的導演,講故事對他來說就是順帶著,沖這點去的觀眾,肯定要失望的。
所以口碑兩極分化,不過這次好歹有個完整的故事,而且拍的真的很美,往差的方向分化的并不多,頂多吐槽,罵倒是少。
一個不講故事,專講哲學的導演,注定要失去大部分普通觀眾,所以在大量票補的加持下,和還不錯的口碑情況下,《妖貓傳》的票房卻堅挺不起來。
首日8000萬,首周末三天只有2500萬。
賀歲檔最終還是《唐人街探案》以34億的超高票房問鼎而結束,《芳華》拿到了16億票房,馬小剛的對賭合約算是可以緩口氣了。
講哲學的《妖貓傳》只拿到5.5億票房。
不過,12月底原本一部不起眼的《前任3:再見前任》,卻成為賀歲檔的一匹超級大黑馬。
首日轟下了8000萬票房,首周末三天3三億,第二周碰到了元旦小長假,單周拿下10億票房,驚呆了一地眼球。
作為系列的第三部,之前的第二部才兩億多票房,這個票房是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
以至于,作為發行方的貓眼和華陽傳媒都沒有想到,陳伍更是后悔的捶胸頓足。
《芳華》和《妖貓傳》投入了大量票補,補貼數額比李謙旗下的未來電影多多了,也增加了一些用戶。
不過,并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可是《前任3》,陳伍一開始并沒有放在心上,哪怕首日大賣8000萬,也只是把這當成那些吃前期的片子。
可是沒想到,從元旦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這時候再投入大量票補去搶用戶,都晚了一步。
一部20億級別的電影,而且受眾都是年輕人,如果準備得當,必定能籠絡一大批用戶,可是這個機會卻白白錯過了。
這個賀歲檔,投入那么資金,也沒有對購票APP市場造成多大的影響,四大平臺的市場份額波動有限。
太卻現象級的大爆電影了,這么多資本還玩不過一個李謙,越發讓陳伍迫切地想要實現預想中的行業閉環,最大限度地削弱李謙一方高質量大賣電影的優勢。
可是,沒有現象級大爆的電影,無法擠壓未來電影的市場,控評環節就始終留了個隱患。
而且,更讓陳伍糟心的是,《練習生偶像》節目結束了。
之前陳伍想要把那個漁網少年握在手里,重點包裝成全民偶像,來作為閉環中的一個環節。
可是對方死活不答應,只想一心**豆,暫時沒有拍影視劇的想法,也不想和企鵝簽約。
被拒絕之后,不管陳伍怎么打壓,漁網少年的粉絲越長越快,根本控制不住,甚至那些瘋狂的粉絲,竟然突破了十幾家的束縛,把他們的偶像送上了C位。
粉絲戰勝了資本,如此強大的實力,陳伍才是第一次見識到了。
可惜,不能為自己所用。
又是一個環節的失敗,他捧起來的偶像明星,根本沒法和那個漁網少年相比,更別說全民偶像了。
如果說控評環節只是少了20%,三大平臺依然有絕對的實力,可是偶像明星這一塊,就差的遠了,對陳伍來說,第一期的《練習生偶像》不管賺了多少錢,都是失敗了,沒有達成目的,或者說最大的果實不在自己口袋里。
閉環計劃,還在準備階段就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