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朝初中面臨被學校開除,被校長說是“社會上的人”時,他媽媽也沖進教室為鄧朝辯解,說他是個好孩子,如果我爸爸和他媽媽都是那種刻板的家長,今天我們也不可能坐在這里了。”
人在什么階段以及年齡容易被人說服?
無非是青春期以前的小孩子、戴上銀手鐲時、面臨經濟壓力、經歷過巨變、生離死別等等這些年輕段和情況。
其他的時候,一個成年人,沒有經濟壓力的成年的,如果已經有了自己固有的意見,是很難被說服的。
所以李謙昨天把自己的意見給鄧朝說了之后,余白眉他們上門來,是不打算再勸的,愛咋咋地,反正又不是自己的項目,也應該不會虧錢。
可是,余白眉偏偏不放過自己,硬是想把自己的一套理論灌輸給李謙,想要讓李謙認同。
既然要說,正好沒什么事,李謙也就多說兩句。
“客觀存在的?”
他笑笑道,“應試教育確實有缺陷,劇本里一個天才被應試教育逼瘋,我相信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事,可是這所謂的“銀河補習班”式教育就沒有嗎,單方面表達應試教育的缺陷,“銀河補習班”式教育的成功,這也叫客觀?
這和雙標有什么區別,跟那些專門討好歐洲觀眾的導演,專拍一些社會黑暗面、落后的導演有什么區別,他們拍的全都是這種片子,難道中國真就是這個樣子?”
“李導,這不一樣,應試教育很多年前就飽受詬病了,這些年不斷有人提出教育改革,當初您的《完美的世界》,不也提到了嗎。”
余白眉說起了多年前張翰宇和小武磊主演的經典電影《完美的世界》,同樣是關于兒童成長、教育的片子,豆瓣評分至今穩定在9分。
“那是對生活的教育,和你這個教育不是一回事,而且電影里那個小孩子還沒上學,整部電影壓根就沒提應試教育,都是后來有心人在強行湊在一起說的。”
李謙依然搖頭,“既然你說到了教育改革,那就先說說這個,鼓吹教育改革的,不是蠢就是壞,在全世界所有的生活水平還不錯的國家,包括發達國家,絕大部分成功者從小經歷的都不是什么......”
話還沒說完,余白眉就忍不住打岔了,“可是西方都是如此,他們學習的環境輕松多了,人性化多了,而且南棒和日笨都在學習西方的教育方式。”
“西方教育?”
李謙笑了,“就說米國吧,所謂的米國小學生輕松,大部分都是從移民出去的人口中聽說的吧,他們的孩子大多在米國的“差學區”就讀,那里教育資源匱乏,教師水平參差不齊,老師根本管不過來,所以才給人小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無拘無束的印象。
而真正一流的米國“好學區”,絕非如此,事實上,米國中小學生和國內的一樣也要上課、課后也要做作業、有課外活動、有大考小考,雖然一般不必特別早出晚歸,但是到了升學的時候,晚上還是要做作業到九、十點的。
如果想上好大學,周末也要參加各種活動,雖然不用和國內某些孩子一樣做作業到深更半夜,但無論如何不能說非常輕松,更不是一個“玩”字這么輕松的。”
米國、西方小學生輕松,這是國內被很多人所熟知的論調了,余白眉和鄧朝也是一樣,聽完李謙說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
不過,他們倒是沒和某個傻逼主持人來一句“真的嗎,我不信”。
“李導有親戚在米國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