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了,往年這個時候,暑期檔已經進入了后半程。
雖然國內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了票房淡季,頂多就是九月的開學季,和春節之后的三月,這兩個月的淡季,四五六月都有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節日。
不過,實際上正常來說,即便是暑期檔、賀歲檔,票房都集中在一個月里。
暑假雖然有兩個月,可是歷年暑期檔七月的票房都會高出八月很多,兩三倍都不是怪事。
一般有競爭力的片子,也都是放在七月分上映。
不過今年,距離七月過去沒幾天了,可是暑期檔才剛剛過半。
《流浪地球》上映三周票房已經過了45億,正在沖擊五十億大關。
上周四一起上映的兩部新片《烈火英雄》和《掃毒2》,票房、口碑也都不俗。
《烈火英雄》就是根據2010年濱城發生的,世界消防史上罕見的火災,改編來的主旋律災難大片。
油罐爆炸,流淌火如飆天大浪,金屬燈柱烤彎了,天上地下海面大火熊熊,6萬平方米過火面積,濱海灣灣危在旦夕。
2830名消防官兵,用血肉筑起防火墻赴死撲救,15小時極限鏖戰,經歷難以想象的煎熬,保住了石油庫區,創造奇跡。
雖然10年離現在過去十年了,不過前兩年天京港也發生過重大爆炸事故,經過互聯網的傳播,基本上都知道。
現實改編的電影,首先觀眾要知道是什么事。
電影口碑還挺好,首周四天票房拿了近五億。
在觀眾心里已經是個油膩大叔的黃小明主演的電影,能有這個票房,已經是很明顯了。
劇情很簡單,因為一次事故,黃小明下屬的一名新兵火場犧牲了。
大人們詆毀他,小孩們也唾棄他,連原來的戰友,也罵他,他救了人們無數次,也抵不過犯了一次錯。
又有了后遺癥,被調到另一個消防中隊,整天就是幫老鄉抓抓貓狗豬羊。
然后突發事故,到了不可控制的時候,作為以前戰友和現在戰友眼中的“罪人”、“膽小鬼”,黃小明毅然和領導請纓去火場關掉閥門,拯救了這次火災。
作為一部2D電影,效果已經很不錯了,劇情也可以。
不管是主角還是各個配角,也都沒有什么大問題。
最大的問題還是太過于煽情了,煽情到失去了真實感。
就像楊梓在歐浩犧牲之后的一段獨白,瞬間把電影拉低到三流偶像劇的水平。
這不是因為演技的問題,那段哭戲還挺打動人的,問題在于劇本。
偶像劇最喜歡讓失去愛人的角色抱著對方的尸體,話癆一般地邊哭邊念叨:“我還沒和你一起看海...,你答應過我要結婚、陪我一輩子、一起到老...你回來你回來...我要你我要你...”
這樣的眼淚并不能體現悲痛,反而更假了,偶像劇這樣用,可是這種題材用出來...
一個人剛剛失去親人的時候,是他最不想說話的時候,如果在生活中經歷過這種悲痛,或是見過別人經歷這種悲痛,都會理解,人在這種時候,情緒要么憋住,要么炸出來。
炸出來的人,腦子根本沒邏輯,只會嚎啕大哭,或者是重復說著人聽不懂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