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來到梁家:“大娘娘,吾想請汝做坊頭。”
坊頭懂的,沈氏卻連忙擺手:“昌郝,予不懂啊。”
“大娘娘,汝不懂無妨,可讓歸二娘等協助汝,坊頭非是讓汝做活,乃是監工。”
“有歸二娘等,為何請予。”
“其皆是他鄉人,相互不識。作坊又有許多婦人,說話葷素不忌,吾亦不好呆在作坊,須大娘娘相幫,且義父與大娘娘在鄉里略有威望。”
若論人數,在宋朝這個作坊規模不小了,區別就是季節性作坊。女子一般比男人心細,可用得不好事情更多。對于作坊來說,管理者是很重要的,劉昌郝想來想去,只好聘請他干娘相助。
“予與汝義父何來威望?”
“大娘娘,吾所言威望非是讓人害怕,乃是使人折服。”
這一條梁三元夫婦是合格的,夫婦兩品行還可以,光品性像劉昌郝家這樣還是不行,梁三元塊頭比較大,即便他也忌憚劉四根,同樣的劉四根也不敢隨便公開欺侮梁三元。整個劉梁村,能讓劉昌郝真心放心的,也就是沈氏,他的二媽、四嬸五嬸都不行。
沈氏有些猶豫不決。
在她心中認為兩家想要關系好,最少沒有利益上的牽扯,這樣的例子不要太多,進了劉昌郝的作坊不但有了利益上的瓜葛,還容易被別人說閑話。
“大娘娘,拜托。”劉昌郝有點急了。
梁三元蹲在邊上,想了許久說:“二娘,汝去吧。”
女人本來就是事多,一個女人都會讓人頭痛,況且幾百個女人。
站在自家角度最好不要去,然而妻子不去,義子那個作坊確實會有更多的事。
“還是義父好。”
“予不好,到作坊予讓婦女一起偷懶。”沈氏嗔怪道,劉昌郝不是她兒子,也似半個兒子,大娘娘小娘娘不是叫著玩的,梁小乙去了劉昌郝家,也沒有將自己當外人。且看劉家出事,若不是錢差得太多,梁三元都想賣掉自家桑園子。
“昌郝,坐。”
劉昌郝坐下,梁三元又說:“昌郝,汝終是劉梁村人。”
“義父,吾懂,此次吾會請許多劉梁村女工。”
幾人說了好一會話,特別是管理方面的,沈氏威望是有了,如何管理這么多人,劉昌郝必須要說一說的。
這才正式請人,與劉家交好的十來戶人家不用說了,劉昌郝又挑了四十余戶人家,總共是五十七戶,余下的還有十余戶條件比較好的,犯不著去請,還有二十五戶人家,九成人家要么如同梁得正這樣臭名遠揚,要么對劉家懷著惡意,劉昌郝敬而遠之,反正我已經“團結了大多數”,任你們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