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河差不多,下暴雨時,立馬變成泥漿河,這種水況不利于食草魚類生長,卻成了鯉魚鯽魚等魚類的天堂,只不過因為冬天水位低,魚不易長大,更沒有黃河鯉魚有名。但識貨的人還是有的,雖然小,只要捉上來,那怕平時提到烏頭渡賣,一斤也值三十文錢。
張德奎說:“少東家,將攔雞網改造。”
是能改造,但那是攔小雞的漁網,洞眼大,黑水河多是小魚,故劉昌郝白天在烏頭渡刻意買了洞眼小的魚網。
不過也不大好說,如眼下,就撈上來幾條比較大的魚。
幾個人興高采烈的回家。
第二天劉昌郝去了山灘,讓各個客戶叫來,對原先的漁網進行改造。
這種捕魚不用分白天黑夜,一大群人去了黑水河,開始大面積鑿冰,隨后下網,然后跑到上游敲冰趕魚。過了一會,將各張大網收緊,居然捉上來六七十斤魚。
大伙立即興奮起來,這時能捕到魚上來,不但過年有了各種魚菜,也能腌制。于是再次下網,敲冰趕魚,這下子連劉梁村與孫嶺村都有人過來圍觀。
收網回家吃午飯,家家戶戶開始吃魚。
這時候魚肉味道確實不錯,苗苗也吃的開心,謝四娘在邊上說:“慢些吃,莫卡刺。”
張父端著飯碗過來:“少東家,也能去惠民河捕魚。”
“張大父,黑水河魚少,然今多集中到水壩附近,易捕。惠民河魚雖多,河面既寬且深,魚分散于各處,欲用此法捕魚,須許多人,用大網,且是特制大網。”
“雖有收獲,投入乃大,乃是不務正業。”
“我帶大伙捕魚,乃是閑時,改善大伙伙食,非欲獲利。”
不但魚,家里的雞與雞子,劉昌郝都不準許各家各戶賣,只準吃。明年山塘建好,會養兩百只鴨子,還是用來吃的。別說不管用,不但客戶,包括謝四娘,瘦得皮包骨頭的苗苗,經過幾個月伙食的改善,臉上皆出現了紅潤。
下午繼續捕魚,孫耆長帶著一群人過來,說:“劉家小郎,此乃我村之魚。”
劉昌郝用敲冰的泥掀擊打著河壩說:“水,非汝村之水,魚,更非汝村之魚,你欲打,我陪你打,順便將此壩從此解決!”
PS:熙寧八年正月二十五下詔,方農作時,雨雪頗足,流民所在,令州縣曉告丁壯各歸鄉土,并聽結保。經所屬給糧,每程(一程三十里)人米豆共一升,幼者半之,婦人準此,州縣毋輒驅逐。
二十六又下詔,去年災傷流移戶請過常平錢谷,檢按實系全戶流移者,未得責同保人代輸,候歸業日取旨,仍總具諸縣逃戶數以聞。
說明到了熙寧八年的春天,還有許多流民在外面或乞食或做浮客,沒有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