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貓、一群燕子,家便能大興?
李家又來了人,來的人更多,達到九十幾人。不過上次來的兩撥人才是真正的大主戶,李闊海親自作陪,這次來的,多是梁永正、劉四根級別,李闊海沒有來,而是讓油坊的李坊頭帶著他們過來。原先劉昌郝也不清楚,后來才知道李坊頭乃是李闊海的堂兄,在油坊有少量的分紅,李闊海還有其他一些堂兄弟,都有少量的分紅,因此那個油坊應屬于“家族企業”。
不用問,看穿著,劉昌郝也是懂的。
這些人,都是李闊海找來的“合伙人”。
劉昌郝還看到一個熟人,是沈村的一家大戶,放在李闊海眼里,只能算是偽二等戶,真三等戶。他也來到劉昌郝身邊,悄聲問:“我村在傳,說你要娶李家小娘子,又傳你被黃家的人退了親……”
“沈叔父,此乃我家的私事,我帶你們看豬吧。”劉昌郝說。
其實不當問的,雖然劉昌郝無所謂,但被人家退了親,難道會光彩?
不過看到了沈村這個大戶,劉昌郝隱約地猜出李闊海邀請的這群人,多半全是來自惠民河兩岸各村莊的二三等戶人家。無他,位于惠民河兩邊,漕運便利。不僅是豆餅呢,還要替這些人家買糠秕酒糟,運輸成本將是關鍵,位于惠民河兩邊,以后賣豬也方便。劉梁村都不行,離惠民河稍稍遠了一些。
劉昌郝帶著大伙向山灘上走去,沈村的大戶又走過來說:“你看那人,便是黃村人。”
“是黃村人如何,不是黃村人又如何?”劉昌郝反問道。黃村不黃村的無所謂,主要是劉昌郝歲數不大,面相又嫩,這個人雖是沈村的人,依然有些輕視,不然不會一問再問。
來到山灘上,李坊頭將劉昌郝拉到邊上小聲問:“你家豬少了許多。”
不敢大聲問,少,一是賣掉了,二是死掉了,前者是好事,后者最好不要說。
劉昌郝哈哈一笑:“李坊主,我家已將少許大豬售賣。”
其由來還得從梁小乙回來說起,何胖子看到劉昌郝家的豬好肉多,以及另外兩個原因。
許多人家賣豬時不老實,會搶在“殺豬人”到來時,拼命地喂食。何胖子一般是下午買豬,冬天是立買立殺,這時候天熱,只能天快亮時殺。殺完了,立即拉著車子,于各村各寨叫賣。為了防止各家喂食,談好價格時,上午就派他兒子過來守著,一直到豬拉尿拉屎才將豬捆起來稱,換成劉家則不用擔心。盡管劉家現在當家的少年人似乎是一個比較剛硬的主,但劉家家風依然在,雖剛硬,仍然比較仁義,至少不會沾別人的便宜。
天熱了,如果上午不將豬肉賣掉,拖到下午會很麻煩,那怕剩上十來斤肉,這頭豬也等于白殺了。
劉家請了許多女工,加上這段時間忙碌,早晚各家各戶是分開吃的,到了中午,又開始了“大鍋飯”,往往一買便是二三十斤肉。但也不是天天買肉,有時候也會買魚。
我買你家的豬,你就不能再買魚了,肉吃厭了,能吃骨頭,骨頭吃厭了,能吃雜水,變相地分攤了風險。
何胖子勸了好幾回,劉昌郝被他說的煩,正好有的豬也能出欄了,于是答應下來。這段時間何胖子專門買劉昌郝家的豬,趕墟時一買便是兩頭。還有就是,因為是自家的豬肉,一留便是三十多斤,但人更多,有時候還送一些給幾個叔伯父以及要好的人家,實際也不多。
然而這段時間伙食皆不差,天天吃肉,幾十名女工還是喜歡吃的,各家客戶漸漸快無所謂了,以至秦瓦匠說,你家比我家伙食還要好,他家以前伙食好是一家好,劉家伙食好是十幾戶人家包括女工伙食都好,兩者性質是不一樣的。
李坊頭關心的不是賣多少錢,不是死掉就好,說:“你賣的豬更大?”
“必然,這么多豬,誰會揀小豬賣,且出肉率還會高半成。”
出肉率高,意味著售價會更高,九十幾名被李家拉來的人立即產生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