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叔父,有腳踏式紡車與織車,為何沒有腳踏式繅車?”
現在宋朝還真沒有,一直到南宋末年才開始出現,元朝逐漸普及。但因為各自工藝不一樣,相比織車與紡車,腳踏式繅車雖提高了效率,卻有些繁瑣。自南宋到明朝,百姓又自發地對絲籰(卷繞絲緒的筒管)與絡車(將繅車上脫下的絲絞轉絡到絲籰上的機具)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進,同樣提高了效率,卻變的有些繁瑣。
同理,還有整經工具,現在依然是經耙式整經,大體上由溜眼、掌扇、經耙、經牙、印架等幾部分結合而成,往往兩人便可操作,后來出現了軸架式整經工具,效率雖提高了,至少需三人才能操作。
不過隨著這些復雜的機械出現,為大作坊大規模出現奠定了基礎,所以有人將明朝中后期稱為資本主義的萌芽。清朝入關,一切歸零,導致手搖式的繅車,在清朝都沒有滅絕。
“少東家,沒有。”
“能否改進?”
“能吧,但想改進,除非聰明人去想辦法。”
劉昌郝沉思,他不是想改進的辦法,而是想手機里的資料,這些工具應當后來都做了改進,只是自己打不開。
那個保家衛國究竟是什么任務?
他不相信是等到女真人南下時才會保家衛國,那時,他能否活著都是未知數,況且就是活到那時,那可謂是地獄級別的難度。然據黑貓所說的,似乎不是太難,是自己能做到的。
劉昌郝又問朱三,朱三茫茫然,河東河北太平無事,沒毛病,劉昌郝更想不明白了。
看到劉昌郝在想,莊木匠有些急:“少東家,術有專攻,你雖有智慧,不能將智放在這上面。”
劉家現在需要什么工具呢,紡車與劉家沒關系,那是提供給村民的便利。需要的是繅車、絡車與絲籰。應當都能改進,不過想改進,恐怕需耗費許多心思,可繅絲能在劉家收入里占據幾何比例?莊木匠怕劉昌郝誤入“歧途”,又說:“少東家,有句話我不知當不當說。”
“說。”
“你家桑園應伐掉。”
“伐桑園……”劉昌郝沉吟起來,莊木匠所說的他懂,桑蠶對于普通農民來說,屬于高收入的行業,但對于自家來說,實則是雞肋,那怕甜瓜三年一輪,也比桑園子收益高。
并且由于桑園子遮擋住視線,才有了劉三全一家偷瓜的事發生,不但眼下,未來自己想往東南邊發展,由于桑園子遮擋視線,會更誤事。他想了好一會說:“莊叔父,其是我大母一生心血。”
莊木匠嘆息了,魯氏在劉家心中的地位,這么多天相處下來,各客戶皆懂的。
“少東家,為何菊花不大?”徐小娘在邊上問,都說是名種菊花,但有的菊花開了,也不大,徐小娘故有一問。
“哦,哈哈,”劉昌郝失笑:“菊花入品者一共有三十余種,朱三郎他們替我買來十三個品種,夏菊者有兩種,一謂夏金鈴,六月開花,花頭也小,其色深黃,不甚鮮茂,不過因其味香,入于中上品。一謂夏萬鈴,原出鄜州,后被京城人引種過來,也是細鈴,以紫色為主,香味也不濃郁,故列入下品。然因為五月便能開花,故列入名品行列。”
“今年自閏四月起,節氣變早,故現在已正式開花,雖然不大,卻甚繁茂。莊叔父,正式賣花時,是需裝盆的,其他名種或于一株一盆,然夏萬鈴者,我多施基肥,十幾株裝于一盆,你遙想之,會是何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