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虎說:“此法妙也,節約許多人力。”
先撈泥,水便能有充足時間瀝走,每車會多拉許多淤積。劉昌郝說:“韓叔父,雖節約許多人力,然其泥漿水改善地質效果更佳。”
但這個就沒辦法了,即便劉昌郝不惜工錢,劉梁村能容忍他堵兩天河,絕對容忍不了堵十幾天河。
朱三帶著契單過來,但他先拿出一份手稿,乃是這段時間梁小乙書寫的十幾場戰役分析。
劉昌郝翻著,比上次大有長進。
能通過它看出許多問題,大有長進,不僅是受自己那份手稿的啟發,也說明了梁小乙的自律。
如字,寫得就比以前好。
京城乃是繁華之地,一不留心,便會迷離與墮落,那有時間看書寫字?正因為自律,才有空看了許多書,寫了許多字,加上自己那份手稿的啟發,才有了飛躍式的進步。
“梁小乙未來底限最少是指使。”
不要小看了指使,到了這一級別,一般都會授正式的武官,如劉昌郝曾祖或祖父,若熬到指使時才戰死沙場,連劉父都會授一個低級的武散官,有了武散官在身,則不用擔負衙前的差役,也不會溺死于惠民河,整個劉家的命運會徹底扭轉。
當然,若那樣,劉昌郝又不知會被黑貓送到那個時空。
“有君相助,自是不凡。”
“三郎,錯也,若其自身資質差,又不努力,即便我相助,然是平庸矣。”
“資質佳乎?”
“佳。”劉昌郝答道,至少比前身資質佳。就不知道未來宋軍三大劫,梁小乙能不能躲得過去。
朱三拿出契單。
劉昌郝看著契單:“如此之多?”
“主要是幾個水門外的店鋪……”
“原來如此。”
前幾天,劉昌郝去京城,朱三便說到這個問題,因為詩詞的原因,鞭炮名聲越來越大,甚至周邊一些城市商賈也欲帶一些鞭炮回去賣。有人找到了朱三,朱三沒有答應,不是利潤不行,而是人手不足,如去洛陽,一來一去需不少時間,或者在京城直接交易,這些商賈本身沒有一個穩定的時間。因此朱三建議他們去各個水門的店鋪去談。朱三也鼓勵各個水門外的店鋪與外地客商交易,當然,需要劉昌郝讓出部分利潤。
劉昌郝認為主意不錯,隨著數量越來越大,關注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加上配方交給了軍器庫,早晚配方會泄露出來。搶一年是一年了。他對朱三說,若是數量巨大,可以讓出半成利潤,那么各個水門外的店鋪也有的賺。
僅是異地采購的數量便達到兩千余貫,加上京城的,使得契單接近了九千貫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