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來說,秦川完全不是這個意思。
秦川說的天井其實是指盤旋而上的樓梯形成的一個空間。
而天井下,是說在這個“天井”的空間下有一個紅衣小女孩在拍球。
不過……
上面不會真有天井下吧?
秦川抬頭向上望時,燕赤霞說:“大師……小女孩唱的是什么歌?你能分辨出來嗎?”
燕赤霞也想立即救出小姐,但他是個保鏢,所以他知道越是這種時候越不能急。面對靈異事件,準備的充分與否,便有可能是救出人與陷進去的區別。
“……我試試。”
秦川對他點了點頭。
不愧是叫燕赤霞的男人,沒有催自己,如此的冷靜。
秦川重新看向小女孩。
對方似無所覺,只是在開心的玩球。
除了一身紅,也不像是什么厲鬼。反而有一種平靜祥和之氣。
秦川心中劃過念頭。立即邊聽邊重復。
秦川是會日語,只不過是個小女孩的日語似乎不是現代日語,很古老。
如果這里不是東京,秦川不會猜其古老,而會猜是地方口音,但是這里偏偏是東京。
他只能一邊辨認,一邊跟著念了出來,因為他只學的出發音,卻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籠目籠目籠子籠子,”
“かごの中の鳥は籠中的鳥兒啊,”
“いついつ出やる何時何時出來呢……”
秦川念到一半。
教導主任就跟著念了出來,甚至是半哼唱的。
曲調略顯詭異。
“夜明けの晩に在黎明的晚上,”
“鶴之龜之すべつた鶴與龜滑倒了,”
“「后の正面誰れ」「正后方是誰呢」?”
童謠很短。
再繼續,只是不斷的重復。
秦川收回目光,看向教導主任。
教導主任立即解釋說:“這是《籠目歌》是和國本土的童謠之一,是孩子們玩耍時哼唱的。
游戲規則很簡單。
當鬼的孩子蹲在中間閉上眼。
其他孩子手拉手,圍著他轉圈。
等到童謠唱完,當鬼的孩子要根據聲音,說出背后的人是誰,如果說對了的話,那個人就會替他當鬼。
但是這是過去的老歌,現代化后這類歌已經去除,沒人唱了。”
此時此刻。
教導主任快哭出來了。
午后的陽光并不能帶給他溫暖,他只感到陣陣陰寒!
害怕的擠到秦川身邊。
正常人都知道這鬼越老的越兇。一個小女生唱著二戰前的歌。
如果不是他這年紀的,現在的和國年輕人是不會聽,也不會唱這種老童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