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上一夫知道今夜他將無眠了。
工作交不了,他也不可能去懟“靈”。這是自決于宗教界。
所以他要打電話,通知老師。
“老師……”
電話打通了,對面是他的老師,一位知名的影評人。
“劇集我也看了……嗯,這個不要亂來。你可以把關注點放在丈夫、父親身上……父親節要到了。”
“是是。”
面對老師的指示,他松了口氣,他沒想到老師也看了。
這就好。
他松了一口氣,又呆了一會兒,低頭看了看速字本上一無所有,直接伸手揪了一把頭發!
混蛋,提前打好的腹稿不能用了,今晚真要熬夜了!
而他的老師也松了一口氣,心想:幸好自己起夜了,又突然想看電視,否則真的會出大事的。
哪怕是影評老師也怕啊。
和國是小政府大地方。就說這宗教界。
代表神道教的神社掌管著和國人的婚姻,除非舉辦西式婚禮,否則每個人一生都要與神社打交道。
神社主持了婚事。那么白事就是寺廟的工作了。死人、打齋、下葬的墓地……
也就是說哪怕你是個無信者,就不信你不結婚。就算終身不結婚,還能不死不成?
在和國,“靈”就不僅僅是信仰的事。
…………
這一夜不僅僅有起夜的老師,更有著無數爆肝者,突然就想起了看電視。
宮本由美幾乎在同一時間發著呆。作為一名經歷過“靈事件”(大巴消失)的她,一直在調查靈異。
今晚,她與其他人不一樣,她就是奔著靈來的。
而關東聯合放送也沒有讓她失望。不管是主持人的保證,還是巫女的電話,似乎都證明了“靈”的真實。
也許我是真的遇上“靈”了。
我要不要打電話給她。
她拿起了電話,又放下。
不是她不打了,而是現在時間太晚了,她覺得她不應該打攪巫女大人的休息。
是的,就是“巫女大人”。
自石油危機、泡沫經濟破滅以來,占卜與靈異走出神社,走進了電視、雜志和網絡,成為和人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的和國社會,占卜形式多種多樣,有當面鑒定的,有電話、郵件咨詢的,也有查閱書籍、雜志的,還有使用移動App的,等等;用途也是各異,如戀愛咨詢、探求事業運勢、自身啟發、娛樂等等。
在《朝日時代》所做的一項調查中,有人表示,“每天都會觀看電視上播放的占星節目”,“每天穿衣時都會選擇當天的幸運顏色”……
甚至到了二十二世紀,某個機構開展了巫女或是占卜師一對一服務期,其月成交量是1500萬。
而這1500萬本身就是和人對靈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