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行為代表一個人。
這個實習生也不是一開始便二次元宅的。他會取那么個名,就說明他對股市沒什么偏見。
事實上他也真心佩服能在股市賺到盆滿缽溢的“大神”,也想過賺到盆滿缽溢,迎娶白富美。
但是那真心只是想一想,作為專業型的生命營養研究員,他實在是既不懂行業,也不懂K線,就算開了戶,也不知道應該買哪只股票—畢竟,每月要還學貸的小白領還沒有看名字順眼就出手的“任性”資格。所以,他最多只敢在股市低迷的時候,把閑錢買上幾只大公司、高評級的基金,妄想在別人吃肉的時候,嘬兩口湯。
他的想法很是簡單,最好的基金經理同時一起“犯二”的概率應該不會太大,如果真讓他趕上了,那一定就是血肉橫飛的股災,他的那一點錢有與無也就沒有為大的區別了。
大家都要一起死了,還能有什么區別嗎?
事實上,上個月,當他大學同學,在金融圈子混跡多年的朋友,斬釘截鐵地告訴他“這次絕對能上一萬點”的時候,我也一點都沒動心,還把一只收益率翻倍的基金贖回了,因為面對“踏平五千點”的股市和一大把半年來收益率三位數的基金,他已經覺得無從下手了。
如果可以說實話不被打,他就會告訴所有人,他現在盼著的就是再來一次廣場協議,股市盡早跌下來,好讓他在熊市里搜羅點兒“便宜”的基金。
上船惡夫可不知道他的想法。
與這個實習生不同,當上船惡夫拿到骨粉的那一刻起,他就在想方設法找錢了。
他不是那些一心轉正的實習生,他不僅是正式教授銜,他已經是組長了。所以他的野心也就更大一些了。過去是想當所長。現在是他想擁有一家自己的私人研究所。
死亡的世界,利益太大了。
這時候他不是要反出研究所,只是在未雨綢繆。
畢竟科學本就是集中。
資源集中。
人力集中。
……
各種集中之后就是開燒,燒資源,燒金錢,燒人力,燒的你心驚膽戰壓力山大,還要閉眼祈禱,祈禱自家靈光一閃什么的。這種時候就別說什么“失敗是成功之母”了,雖然理論上說,失敗一次,就排除了一個錯誤的選項,距離成功又進了一步。但距離成功究竟有多少步這種撞幾率的事,真的太考驗人的心理素質了。
大量的資源堆砌和集中,換來的才是科技爆式的攀升。
走對路了,出幾個天才一個百年就能將世界大變樣。走錯路了,哪怕天才頻出,幾千年時光流逝,變化也不大。
集中性強,爆力強,交流性強,這是科技力量體系的特質。
上面的支持力度有多大?他不知道,但他知道他不可能等上幾百幾千年,能再活幾十年,就已經是頂點了。
有一組網絡數據統計,炒股的大學生中,有21%選股過程中僅僅是因為“名字不錯”就買進了,10%是“別人拋我就進”的“逆向思維”。另外,抽簽搖號、夢中神授、星座風水的“選股”方式更是大有人在。雖然他們投資缺乏專業知識,缺乏理性。如果不抓緊時間盡快學習股票投資的知識,就如同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跳進海中瞎撲騰,但是他們贏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