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人看了他們一眼,心想:我真不應該對他們抱有希望。
他說道:“我大概清楚發生了什么,按你們看來,我是軍方的人,告訴我確實冒險,如果是我,我也不會說。甚至根本不會通知。”
臼人很累,他不想再說了。說完這些,重新倒下,閉眼休息了起來。
仨傻有些懵逼。
“這到底是怎么了?為什么老師這樣,他也這樣!”
“我們錯了嗎?”
上船惡夫的失敗,他們認了,畢竟上船惡夫是研究所的老人,而且他提出錢的問題,確實是他們那個時代人關心的問題。
至于仨傻其實并不那么擔心。因為他們本身便有“蟄居族”的友人。
根據和國厚生勞動省的定義,持續6個月以上待在家里不出門,幾乎和外界斷絕聯系的人群,被稱為蟄居族。他們不工作、不上學,每日在家與電視機、漫畫書、游戲為伴,過著自我封閉的生活。蟄居在家10年、20年,甚至40年不出門的和國人不在少數。當家里實在沒有存糧時,才會出門去超市或便利店購買泡面、薯片等速食食品。據統計,和國大約有100多萬人屬于蟄居族。
而且,和國除了蟄居族,還有一種接近蟄居的“輕蟄居”群體。近年來,和國流行一種新型的生活方式——極簡輕型“蟄居生活”,拒絕頻繁加班和高強度工作,拒絕奢侈品和**,拒絕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社交、應酬等。
相比獲得高薪和進入大企業,不少和國年輕人更渴望能擁有自己的喜好、過屬于自己的生活。這種新型的極簡主義“蟄居生活”漸漸在和國流行開來。
現在和國年輕人被稱為“無欲無求”的一代,有媒體稱和國進入了“低**社會”,喪失成功欲和購物欲,對房、車、奢侈品等不屑一顧,不愿結婚也不愿努力工作,“宅”文化盛行,“蟄居”問題嚴重。
很多和國年輕人沉浸在虛幻的二次元世界中,寧可與虛擬人物做朋友也不愿去聚會社交。推特上關于“渴望蟄居”的評論很多:“懶得應酬,想要過隱居生活”“不想工作,不想社交和升職,夠基本花銷就可以了”……為了維持基本生活,一些和國人開始選擇“打短工”的方式,不再過每天朝九晚六的生活,也不用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每周打工兩三天、攢夠基本生活費就待在家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仨傻雖然不是蟄居族,但絕對是低欲的一代。所以上船惡夫的問題,他們并沒有多在意,但是他們的朋友,臼人,寧愿死,也不愿意投降死靈,確實是打擊到他們了。
“我怎么覺得自己成了人奸。”
“我們怎么會是人奸?尾田社長不也是人嗎?”
……
對與錯,是不是人奸的問題這讓他們自己都議論了起來。
但是當他們自我“反省”的時候,什么投靠“死靈”,什么尾田社長是人……等等重要的信息,一點一滴的泄漏了出來。
“你們到底在說什么啊?”臼人再度坐了起來。
現在的情況,本身就沒人睡的著,而仨傻的議論……怎么有一種與他猜到的事實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按照他的猜測,是仨傻發現了死靈的異動,同時又沒有任何阻止的方法,所以仨傻帶上女神逃命。
甚至說的嚴重一點,死靈們不會放過任何招惹他們的人,并把仨傻逼了回來。
邏輯合理,也符合所有的鬼故事劇情。
但是在仨傻自我反省后……
他們仨與我想象的怎么好像不是一回事啊!
“把你們逃跑時發生的事一五一十不要加任何修辭的說出來!”
開口的不是臼人,而是上船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