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使臣聽了心中松了一口氣,其實他們也不知道那封信到底是不是公主寫的,也不知道信中到底寫了什么。
原來和他們的目的相同啊,都是為了阻止大唐繼續出兵。
不過,隨即他又禁不住心中一突,榮國公竟然當著皇帝和一眾大臣面的直接說了出來,那豈不是說榮國公根本就沒有打算幫忙阻止皇帝出兵?
一眾大臣們聽了不由笑了起來,他們明白蘇程既然這么說坦然的說了出來,那就說明蘇程根本就不想阻止皇帝出兵。
而且他們覺得,即便是蘇程想要阻止皇帝出兵也做不到,到了如今這個地步,普天之下就沒有人能阻止皇帝出兵。
吐蕃使臣連忙道:“不瞞陛下,外臣此次出使大唐,一來是為了恭賀陛下覆滅高句麗,二來就是為兩國修睦而來。”
“我們贊普曾經真誠的向陛下求娶公主,雖然陛下最終拒絕了,但是我們贊普卻一直心慕大唐,想和大唐永修和平!”
李世民冷笑道:“朕當初確實拒絕了松贊干布求娶大唐公主的請求,但是朕卻開放了和吐蕃的互市,朕也希望大唐和吐蕃之間能永沐和平。”
“可是你們吐蕃卻悍然進犯吐谷渾,吐谷渾可是朕的屬國,你們吐蕃人眼中還有大唐嗎?還有朕這個天可汗嗎?”
“吐谷渾乃是朕的屬國,朕絕不會放棄吐谷渾,要么你們吐蕃的兵馬退出吐谷渾,并且保證用不再進兵吐谷渾,要么朕一刀一槍的將吐谷渾奪回來!”
吐蕃使臣沉聲道:“我們贊普對于天可汗一向敬仰,也無意與大唐再起爭端,吐谷渾也并非自古就是大唐的屬國。”
“吐谷渾與我們吐蕃緊密相連,吐谷渾的百姓和我們吐蕃的百姓親如一家,所以,我們吐蕃也絕不會放棄吐谷渾。”
“如今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們吐蕃,陛下若要出兵只會重蹈覆轍,還請陛下一定要三思啊!”
“我們贊普真的不想看到大唐的兒郎喋血沙場,更不想看到兩國的百姓交惡結仇,更不想看到吐谷渾的百姓再經歷戰亂之苦。”
“陛下身為天可汗,胸襟寬廣,仁善愛民,還望陛下看在大唐百姓的份上,看在吐谷渾百姓的份上,看在天下百姓的份上,不要再出兵了!”
“只要陛下不再出兵,那我們吐蕃愿奉大唐為天朝上國,永不進犯大唐。”
“而陛下若是出兵,那以后我們吐蕃和大唐就再無寧日,我們吐蕃地處高原易守難攻,而且我們吐蕃人來去如風。”
在來時的路上,吐蕃使臣不知道多少次想過該如何勸說大唐皇帝不要出兵。
所以,這一番言辭,他一路上不知道捋過多少次,所以洋洋灑灑的說下來,可謂是慷慨激昂,酣暢淋漓。
這一番言辭那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既有勸諫,又有威脅,剛而不硬,不卑不亢。
吐蕃使臣自認為這一番言辭堪稱是完美,如果這都不能勸動大唐皇帝和一眾大臣們,那還有誰能勸動?
所以說完之后,他就帶著自信的微笑昂然立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