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鳴鶴園中觀賞荷花池,在翼然亭靜思,在校友橋倚欄觀魚;還是漫步于中關村校門前那條長長的鋪滿銀杏葉的小路;又或是走在燕南園的小徑看海棠依舊……,都無不令人心生感觸,仿佛觸摸到了百年來曾在這里走過的一個個名字與人生。
這是一種看不見摸不到,卻靜靜存在于時光與空間中的人文氣息。
這種氣息,潛移默化般,讓隋波回到這里后,略顯浮躁的心,漸漸沉靜。
…………
法律系大一的課程安排的很多,但是隋波既然已經決定不將精力放在專業上,只是想混過考試,拿到學位證的話,其實就輕松很多了,畢竟法學大部分都是需要死記硬背的內容,考試前突擊個幾天,及格并不難。
而且,他還有另一招。
說起來,經濟法專業是法律學系里相對比較特別的群體,相比而言其他諸如法理學、憲法與行政法、刑法、訴訟法等等學科,更靠近市場。
尤其是在90年代后期,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發展,以民商法、公司法、知識產權法、財稅法等諸多實用性較強學科成為熱門,帝大的不少經濟法研究所的教授也被諸多上市公司聘為獨董之類。
可以說,這個專業的教授對于像隋波這樣想自己創業的學生,思想和態度還是相對開明的。
隋波計劃著合適的時機,可以找自己曾經的恩師,楊培忠教授。
楊教授的研究課題就是企業法、公司法和證券法,而且因為和隋波是甘省老鄉,前世時就非常照顧隋波。
隋波想,如果把自己創業的公司作為一個課題,以楊教授在經濟法研究所的骨干地位和影響力,只要有他支持,自己大學這四年就會好混很多!
說不定還能保研或者直博呢!
好吧,這是有點想多了……
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后,隋波平時的表現,就有點讓宿舍里的哥們和班里很多人看不懂了。
每天幾乎排滿的課程,隋波只是挑自己感興趣的課去聽聽,其他時間直接逃課。
要么去圖書館,找一些管理類書和大量計算機方面的期刊來看。
隋波準備趁著蟄伏期補一補自己在技術方面的短板。
雖然以后作為老板,只要負責商業模式和大方向就好,技術方面,完全可以找一些程序大牛來負責,但一點不懂也說不過去。
不是所有老板,都有馬爸爸的忽悠力和把控力。
要么就是跑到校外,在中關村里晃悠,近距離的感受這曾被譽為“中國硅谷”的地方,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變化。
最重要的是,他在做市場調查。
資金問題,一直是他心頭大事。
在現階段,找風投基本不現實,如何掘到創業的第一桶金是他面臨的第一道難題,他必須攻克它。
這是個滄海橫流的大時代,隨著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僅僅是互聯網,無數行業都是方興未艾。
PC產業就不說了,聯想已經上市,取代四通成為中關村的標志。品牌電腦開始逐漸占領拼裝電腦的市場。
通訊產業也正在爆發前夕,尋呼機正如日中天,年底用戶已突破6000萬,居世界第一。
與此同時,行業未來的巨頭華為已經在交換機方面展露頭角,并于今年推出G**設備,開始搶占2G市場。
手機方面,愛立信小巧的G**手機開始流行,取代了摩托羅拉的大哥大成為市場新寵,接下來的巨頭諾基亞正在籌謀進入中國市場。
商超領域,國美在帝都發展迅速,漸成規模,很快就要在全國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