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通過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我們發現在校生和21-25歲用戶比例占到互聯網用戶數的54%,我們覺得這個市場是比較大的。
另一方面,正好和現在易趣網的用戶群體重合,有利于業務和用戶使用上的互通互補,滿足用戶除了IT產品購買之外,社交娛樂方面的需求。
二、網站定位為虛擬社區。
現在大學生上網,主要有幾個目的:查詢信息、收發郵件、下載軟件、聊天交流,而我們之前開發的郵箱、聊天室功能都非常適合。
下一步我們還可以針對性的開發高校用戶最感興趣的信息內容聚合,比如課程表查詢、論文資料查詢,以及常用軟件下載等功能。同時推出免費郵箱和能夠彰顯用戶個性的免費個人主頁。
三、拳頭產品,也就是波總提過的網站應該有一個殺手級應用,我們想到了建立一個校友錄。
所謂校友錄,其實就是把現在BBS按照高校區分板塊的模式,再一次細化到班級。
這樣就可以以班級為紐帶,讓用戶進行交流。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考慮到兩點,一是向下培養用戶,幫助用戶尋找分散在各地的中學同學,通過熟人社交發展用戶,二是向上覆蓋剛畢業的用戶群,建立基于校園關系的畢業生用戶社交。
這種由于共同的校園背景和熟人鏈接起來的社交關系,我們覺得是活躍度應該比較高。”
隨著周楓的介紹,隋波都有點驚了!
這尼瑪,不就是當初的aren+校內網嗎?
而且他可是從來沒有提過校友錄這種模式啊!沒想到反而是周楓等人自己想到了……
隋波又一次感覺到冥冥之中不可測的某種命運軌跡。
“aren幫”果然是命該做互聯網社區嗎?
隋波只是明確了一下信息交流和社交這個方向,他們居然又搞出了校友錄!
嗯……
隋波摸著下巴,開始琢磨做這個網站是否可行。
首先,有一點他們分析的不錯,現階段把用戶群定位在高校,這是對的。
符合團隊的實際情況和資源,也的確能和易趣網形成互補。
其次,校友錄這種業務有沒有發展呢?
應該說是有的,這時許多正在校園或者剛剛離開校園的學生,都迫切的需要一個無處不在的平臺,來維系天南海北的聯系。
而現在的互聯網內容提供商數量很少,常見的服務也就是新聞、電子郵件以及BBS,專為學生們提供服務、關注校園生活的網站幾乎沒有。
隋波記得前世aren在99年創立之后,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注冊用戶就超過300萬,日pageview超過2000萬,很快就成為全球訪問量排名前25的網站。
要不是當時陳一舟等人大肆做廣告,燒錢太厲害,社交網站這時又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
再加上恰好遇到了互聯網泡沫破裂,資金鏈斷裂無以為繼,只好賣身搜狐。
否則,以aren當時的市場熱度和龐大的用戶數量,還真很難說扛過了寒冬之后,會變成什么樣。
如果從隋波最初讓周楓等人開發基于社交的網站,積累用戶的目的來看,這個項目是值得做的。
只是,隋波心底總是有種莫名的時空錯落的荒誕感。
他雖然注冊了的域名,但還真沒想這么快就推出“校內網”啊。
這時候美國的Myspace都不知道在哪兒呢,更別提Facebook了。
他這也算全球第一個社交網站了吧!
看著周楓等人眼巴巴的等著他決斷的目光,隋波終于點了點頭,笑道:“行,我沒意見,你們已經分析的很詳細了,……就做這個吧!”
“至于網站名,就叫校內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