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初次融資時,大多是項目剛剛啟動。
沒資金、沒業務、沒產品、沒用戶……
可以說,除了一紙BP之外,幾乎一無所有。
這種情況下,其實創業者和投資人之間的地位,是極度不平等的。
很多創業者為了能夠拿到融資來啟動項目,不得不接受一些比較苛刻的融資條款。
并且,不得不在較低的估值下,出讓較高比例的股權。
說白了,都是因為創業者手里握的牌太少。
談判時底氣不足,腰桿不硬。
隋波和易趣公司在這方面就好很多了。
前期通過版稅、裝機、網吧等多方積累資金;又挖來宋健,組建了供應鏈團隊。
一點點的把易趣公司從草臺班子的大學生初創團隊,發展到今天。
線上、線下業務都初具雛形,并且有著健康的正向現金流。
即使這次融資失敗,對易趣而言也不算什么致命的打擊。
無非就是發展的速度稍緩一些。
反正隋波設定的在互聯網第一次浪潮階段的主要目標,已經實現了大半(進入互聯網第一陣營、打磨核心團隊。)
就現在的互聯網大環境而言,就算做成市場占有率100%的老大,意義也不大。
正所謂,先贏不算贏。
想要在互聯網領域內成為最后的贏家,將會是一場漫長而沒有終點的馬拉松長跑……
即使隋波前世重生回來時。
已經市值萬億美元,堪稱巨無霸級別的阿里、騰訊兩大巨頭,也始終誠惶誠恐,始終焦慮。
誰也不敢說,自己的公司會永遠強大下去。
顛覆,永遠來自于無法預測的地方。
小馬哥一度被米聊的出現驚出了一身冷汗,自稱要不是微信的及時出現,或許騰訊就會失去搭上移動互聯網巨輪的船票。
又如幾年間就突然冒起,跨入準巨頭行列的字節跳動(頭條系)。
一度打得B、T兩家灰頭土臉。
或許未來,隨著新技術的出現,還會有其他公司,
正在無人注意的地方,悄然的發展,等待著崛起的一天……
所謂巨頭,只不過是手里掌握的大量的資源、資金、人才。
能夠在面對新的競爭和市場趨勢時,有更多的應對空間而已。
一旦反應不及時,不能跟隨市場和用戶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
即使巨頭,也會隕落。
智能手機出現,連續14年占據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幾乎成為手機代名詞的諾基亞隕落了;
谷歌、Facebook出現后,曾經市值曾高達1200億美元的互聯網巨頭雅虎,最終以48億賣身……
都是例子。
所以,隋波從來沒有一口氣吃成個胖子,甚至“獨霸互聯網”之類狂妄的念頭。
能夠保證易趣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始終處于領先地位,就足夠了!
在這一點上,他還是有信心的。
憑借著自己對未來二十年,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的了解;
憑借現在這支堪稱豪華的優秀團隊。
就算沒有融資進來,易趣自主發展,依然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屹立在互聯網行業的巔峰。
至于熬過2000年、2001年的互聯網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