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要改變之前技術人員自然學科的理性,從經濟學、心理學,甚至人性上,去思考用戶和產品!
用戶是什么?
從產品經理的角度,用戶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怎么研究用戶呢?
從用戶行為的機制分析,在用戶行為發生前,首先用戶會接受一個情境的刺激,從而使用戶調用自身的偏好和認知,產生一個主觀的期望效用。
如果我們的產品,能夠滿足用戶的這個主觀期望,那么這個產品就是成功的。
所以,從情境設置開始,你們就必須考慮用戶會產生怎樣的期望值……
舉個例子,我們的校友錄,
這實際上是預設了一個班級同學聚會的場景。
用戶就會期望在這個情境中,能夠得到同學最新的消息,能夠找到更多的同學,能夠和大家交流。
校友錄滿足了用戶的這些需求,這就是一個好的產品!”
隋波的一大段話,讓周、許二人,從一開始的懵逼,到之后的豁然開朗,一臉喜色。
他們也曾不斷的思索怎么把網站產品做好,但從來沒有深入的,從理論上去琢磨過。
隋波關于產品經理思維的這一番講解,如撥云見日,讓他們茅塞頓開。
隋波看著他們一臉崇拜的表情,怡然一笑。
小樣,
憑借著我前世在互聯網圈里二十年打滾的經驗,懾服你們這些現在的菜鳥小牛,還不是小Case?
“關于產品經理,我送給你們十二條標準,你們自己回去好好思考一下吧。
1、產品經理首先是用戶;
2、站在用戶角度看待問題;
3、用戶體驗是一個完整的過程;
4、追求效果,不做沒用的東西;
5、發現需求,而不是創造需求;
6、決定不做什么,往往比決定做什么更重要;
7、用戶是很難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戶,而不是改變用戶;
8、關注最大多數用戶,在關鍵點上超越競爭對手,快速上線,在實踐中不斷改進;
9、給用戶穩定的體驗預期;
10、如果不確定該怎么做,就先學別人是怎么做的;
11、把用戶當作傻瓜,不要讓用戶思考和選擇,替用戶預先想好;
12、不要給用戶不想要的東西,任何沒用的東西對用戶都是一種傷害。”
周楓連忙起身,從隋波辦公桌上拿了紙筆,苦笑道:“波總,你說的太快太多,我一下記不住……,你重新說一遍,我拿筆記下來。”
隋波笑笑,摸了摸下巴,說道:
“嗯……,這幾條我覺得不應該只是對你們講……
這樣,老周你也別記了,我一會發一封公司內部全員郵件。
作為一家以產品、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公司,我覺得,所有易趣人都應該具備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
這樣大家才能在工作中,從用戶需求角度考慮問題。
用戶第一的價值觀,就是從這些工作細節里體現出來的!”
……
兩人離開之后,隋波坐在沙發上,一邊喝茶,一邊反思這段時間的忙碌。
該安排的,都安排的差不多了。
接下來,他也該遵從之前吳教授的教誨,新學期開學之后,多回校園里上上課了。
正好,也避一避風頭。
最近易趣公司一連串動作,太高調了。
適當的,也該埋頭好好發展一段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