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技術驅動還是商業驅動?
這實際上涉及的是百度核心的產品——搜索引擎的質量,即搜索的準確度、專業性。
大量的商業運作和廣告靠前排名。
無疑深深的損害了百度在用戶心目中,“最好的搜索引擎”這一形象。
而這恰恰是百度的立身之本。
本質上來說,這背后表現出的,是百度沒有選擇“用戶第一”,而是選擇了“商業第一”。
背離了用戶基礎,自然也就會被用戶所拋棄。
第二,流量模式變化。
百度的核心實際上是流量,可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到來,流量的獲取方式逐漸被新模式和新的產品所取代。
從流量入口來看:長視頻有優酷、愛奇藝(倒是百度控股);短視頻有抖音、快手;新聞(信息流)有今日頭條;提問流量有知乎……
從流量變現來看:其他兩大巨頭AT紛紛高筑護城河,無論是電商還是社交平臺,都對百度搜索在抓取數據上進行了屏蔽,這極大的打擊了百度流量的變現途徑。
在流量模式發生變化之后,搜索本身沒有又沒有電商和社交那么高的用戶粘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落后,也變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第三,戰略失誤。
在幾次互聯網產業重要的風口變化期,百度的戰略都有所遲緩和失誤。
比如在移動互聯網剛開始興起時,沒有及時進行戰略布局。
雖然等到2013年,開始著急的百度豪拋19億美元買了91無線,可那時應用分發已經不是唯一入口了。
收購后,91無線渺無音訊,19億美元打了個大水漂……
再比如在O2O興起時。
核心業務是搜索的百度,卻不甘寂寞的大舉殺入并不熟悉的本地服務業務,號稱要投入200億,在O2O業務進行布局。
結果,被AT兩大巨頭聯手擺了一道。
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一下子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這下又把百度給閃了。
最后,百度外賣以8億美元賣給餓了嗎,百度又一次折戟而歸……
最令人崩潰的還是云計算。
這本來是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的拿手好戲,真正的老本行啊!
可老李卻看不上云計算,覺得是老瓶裝舊酒,沒啥新東西,不屑一顧。
結果阿里深耕云計算十年,一朝功成,全球第三!
阿里云計算估值超過5000億……
正是這樣,在一步步的遺忘了自己的初心(用戶第一),又不斷的在戰略上犯錯的路上,百度越走越遠。
再看同樣是以搜索起家谷歌……
不僅在核心業務搜索引擎上不斷強化,占據全球一半的市場份額。
就算是在新技術領域,不管是人工智能、云計算、虛擬現實、無人駕駛等技術領域,還是電信能源、醫療健康、智能硬件及操作系統等其他擴展業務方面,都取得了非常牛X的成績。
其實在起步時,2000年創立的百度,并不比1998年創立的谷歌差多少啊……
思之令人噓噓。
這也是隋波重生回來之后,
除了他認為對中國經濟和人民生活影響最大的電商業務之外,還想搶占搜索賽道的原因!
他希望給這一世的中國的搜索引擎,走出一條新的道路來。
真正的,以技術創新和“用戶第一”為核心的搜素引擎!
一個全新的,“眾里尋他千百度”的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