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像之前說過的,本地生活服務業務一樣,
很多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興起的“新”業務模式:
比如曾引發了媒體行業變革的“自媒體”,以新浪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由用戶產生個性化、交互性和具有強傳播力的內容。
也是早在PC互聯網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業務形態。
比較典型的,就是從今年開始興起的“博客”Blog。
只是在現在這個時期,因為互聯網用戶規模不大,沒有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那么高的普及率,所以影響力不大而已……
但新浪,也正是因為在博客時代,積累的那些名人、“大V”等自媒體創作者的資源。
才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搶到“微博”這個船票,這是一脈相承。
隨后幾年里,興起的所謂SNS2.0時代的一系列社交網站和產品。
都只是更多的注重了交互性。
而忽視了對用戶產生的優質內容,成體系的挖掘、培養、推廣。
這樣就很難有效的把用戶的創作內容,和流量、資本、渠道、商家等鏈接起來,形成一個生態閉環。
從而無法產生,有影響力的巨頭公司。
這也是為什么,國內始終沒有產生類似Facebook那樣的社交網站巨頭,其中的一個原因。
就算是騰訊,也是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借助微信這個核心產品,才逐漸形成了與之配套的“流量+內容+資本”的生態體系。
隋波想了想,
覺得既然俞軍和張小龍都想到這里了,倒是可以讓易信團隊先做個東西出來。
看看市場反應再說。
既然易趣的企業文化鼓勵創新……
就不要輕易因為時機是否合適的原因,來撲滅他們的創新熱情和點子。
試試也無妨。
在這個過程中,就算失敗了,團隊也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
為未來進一步完善和成熟這類產品,打下基礎。
不過,隋波想的,遠比這些“小創新”產品,要更深一些。
看周杰沒有其他的想法了。
隋波這才笑笑,開口道:
“還是那句話,你們團隊討論后,覺得可以做的,就去做!
嗯,我來硅谷后,也對社交業務進行了一些思考。
有幾個建議,你們考慮一下……
如果團隊沒有不同的意見,就盡快執行。”
他說的雖然很輕松,
但周杰聽了,神情立刻嚴肅起來,打開電腦就準備記錄。
隋波現在,已經很少就具體業務發表意見了。
他既然專門提出建議,就不會是小事!
“社交是比較特殊的互聯網業務模式,這個市場不像電商或者搜索,容不下太多的成規模產品。
因為用戶的時間和關系鏈,是有限的,也是比較固定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
現在易信的首要目標,是把騰訊打下去!
因為兩家公司提供的產品和目標用戶群,重合度太高了……
如果兩家始終并存,實際上是在給用戶使用時,制造障礙。
如果一個用戶,一些朋友在這個平臺,一些朋友又在另一個平臺,用戶就需要注冊兩個產品……,時間長了,用戶必然要卸載一個。
所以,要清晰的認識到。
易信和騰訊之間,并不是市場第一之爭,而是生死之戰!
周杰,你們易信團隊,必須要在這一點上,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