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會要求被收購公司的每一個人,都像常規招聘流程一樣,經過多輪面試。
這些面試將會確定這些被收購公司里的員工,是否是他們需要的人才。
同時,這些面試還有一個微妙的目的。
如果面試通過,這些面試中承受的折磨,就像是一種入會儀式。
令那些被收購公司的員工,產生奇妙的歸屬感,從而建立起與團隊的緊密聯系。
因此,這些巨頭公司收購,關心的只是每個工程師(或者產品經理)的單價。
他們經常會對被收購公司的負責人說:
“我們只要A和B兩個人,C不要,你們的技術什么的我們也不需要……”
就連他們對收購公司的估值,也都是按照人才的價值來估算的。
他們會計算每一個高價值員工會花多少錢,付款的方式(現金+股票)等,而不是公司的所謂營收利潤或者用戶數據……
這就是為什么在硅谷,經常會出現一些令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收購案例。
比如Google以32億美元,收購IPod之父托尼.法德爾(TonyFadell)的公司Nest;
又比如,Facebook收購FriendFeed,就是為了得到布雷特·泰勒(BretTaylor);
也是因此,Facebook這樣的巨頭公司收購,甚至有一個被硅谷人見怪不怪的現象:
收購了數十家公司后,紛紛關閉了這些公司的業務。
也就是說,這些收購,完全是為了網羅人才……
由此可見,隋波隨手布下的YC孵化器,這步棋的妙處了!
再配合流波基金投資LindedIn的操作……
他就可以間接掌握硅谷大部分人才的資料和信息。
在未來,進一步進行收購布局時,占據先機!
-百度(美國)公司。
這步棋,是隋波在看到美國搜索市場的現狀,發現這時的Google,還并不是那么強大時的靈機一動。
而在發現陸奇后,他才最后決定下來,嘗試一下。
說白了,百度(美國)公司總裁這個職務,就是隋波為陸奇量身定做的。
同時他也希望百度美國公司,能帶來一些意外的驚喜……
如果能夠在人才和市場競爭上,對Google產生一些不可預料的影響,那就更好了!
-Facebook。
這是最出乎隋波意外的一步棋……
他的確是打算在美國扶持一家社交網站,為未來“Facebook”的誕生和現在剛剛準備入學哈佛的小札,制造一些麻煩。
但他卻沒想到,周楓的執行力和行動力這么強!
而硅谷版的“Facebook”,又表現的這么好!
這樣一來,隋波還真是驚喜交加。
驚的是,Facebook提前出現,并表現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保證它繼續成功下去,這勢必要灌注更多的精力,要有人全身心的投入進去。
而這個人選,現在來看,只能是周楓……
另外,考慮到周楓是華人身份,還必須給他找一個合伙人,來減弱來自美國社會方方面面的關注和壓力。
并且盡快融資,引入硅谷的風投作為利益相關方,來分散暗處的那些刀劍。
另外,隋波甚至有些驚訝的想:
小札這個時代的“天命之子”會怎么樣呢?
按照這些年他在國內的經驗,這種“氣運之子”,依然會冒出來。
就是不知道會從哪個方面出頭而已……
隋波甚至有點迷信的,直接將社交網站命名為“Facebook”。
就是希望這個世界神秘不可測的某種力量,依然會遵循“大趨勢不變,局部小變化可以忽略”的原則。
不要過分干涉,他對這個世界所做的“改變”……
既然Facebook這樣的全球性社交網絡,必然會出現。
那,是不是小札創立的……
應該不要緊吧?!
喜的是,這樣一來,在社交方面的局面甚至比他曾設想的,還要好!
至于怎么在后面的發展中,去規避美國社會和當局對Facebook涉及的用戶信息安全的管控和警惕,就慢慢想辦法來化解吧。
這是他操心的事,暫時就不讓周楓去煩惱了。
隋波現在頭疼的,是對周楓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