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我想大家應該已經明白了。
對于未來而言,互聯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將不再是流量、用戶規模……
而是隱藏在這些背后,真正具備不可替代價值的——數據和技術!”
剛才他一連串的問題,已經讓大家不自覺的開始設想:
如果真像隋波說的那樣,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數據需要處理……
那簡直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學計算機出身。
他們非常清楚,這些簡單的以億為計量單位的數字背后,需要怎么樣恐怖的服務器規模、龐大的令人絕望的數據庫體系,極其復雜的各種程序和算法……
從后臺的系統平臺,底層架構,到前端的網頁訪問。
涉及到的技術、產品、運維……
光是想想,就已經頭皮發麻了!
隋波話題一轉,又說道了市場競爭方面:
“在硅谷,這一點我感觸極深。
你們知道嗎,Google的拉里佩奇有一個理論,“10倍哲學”。
他要求所有Google的員工,在做產品和創新時,必須想的更大一些,更遠一些。
任何一個產品的推出,要么比對手優秀10倍,要么比上一個版本優秀10倍。
他們已經在全球設立辦公室,開始布局全球市場了。
正在為整合全球的信息數據,構建世界信息模型而前進。
他們同樣看向了遙遠的未來!”
隋波的這一番長篇大論,徹底把易趣的這幫高管們的思路,從地面帶到了高空中。
他們仿佛是站在太空中,俯瞰地球上:
互聯網的發展,像按了快進鍵般,飛快的閃現著未來的一個個場景……
這時候,隋波終于把話題轉回來了:
“當我們想通了這些后,再回過頭來,看剛才的三個問題。
我們是誰?
我覺得,我們是一群立志引領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致力于通過技術驅動,讓世界變得更簡單而有趣的夢想者和實踐者!
我們要去那兒?
我們要成為全球最偉大的互聯網公司!
這里我多說一句。
這次我去硅谷,最受觸動的一點,就是中美兩國在科技領域的差距。
在IT領域,無論軟硬件,我們都受制于人。
即使互聯網是新興產業,但在很多技術上,我們依然做不到自主研發。
舉個例子:
現在我們的后臺,大量使用的都是IBM小型機和Oracle公司的數據庫,以及EMC、戴爾的存儲設備。
一臺IBM的小型機價格從幾十萬到百萬不等,Oracle的數據庫費用數千萬,加上一大筆的軟硬件支付和維護費……
未來當我們的業務快速發展以后,這些IT費用就將會在成本方面,給我們極大的壓力!
而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全球最偉大的互聯網公司……
未來硅谷那些公司,都會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開始準備為龐大復雜的業務,搭建起全新的技術架構,建立全球頂尖的技術團隊!
這也是我為什么,在硅谷設立了一個研究院的原因。
接下來,我們還要在國內設立研究院,在技術研發上繼續加大投入!
最后一個問題,我們怎么去?
這就是我今天真正想說的……”
會議室里所有人,都不自覺的嘆了口氣,
老大,你說了大半天了……
終于到你真正想說的了?!
你講了這么多東西,大家腦子里都快超頻了!
隋波被大家的表情逗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