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我打完電話了,陪你一起看會電視吧。”
……
隋波已經決定,盡快整合國內的互聯網市場。
除了解決社交領域,騰訊的問題……
對旗下的龍頭企業——易趣集團的布局,也需要加速了!
進入2003年,電商平臺即將迎來第一波浪潮。
阿里的入局,也迫在眉睫。
一方面,要推動易趣的自營業務規模和物流中心的建設;
另一方面,進一步擴大淘寶的商戶規模、優化旺旺的交易溝通及易付寶的支付功能外,
拓寬護城河,開始在未來的重要場景業務布局,現在已經是時候了。
如果說在PC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是入口和流量;
那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就是場景!
而場景的核心,就是本地生活服務。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本地生活服務是由線上和線下兩部分組成:
內容提供商、線上服務商和用戶共同構成了產業鏈的線上部分,線下服務商和物流服務提供商構成線下部分。
互聯網的接入服務、支付服務以及物流服務,共同為整條產業鏈保駕護航。
而本地生活服務的物流,則主要是指即時物流服務,不同于傳統的遠距離物流服務……
雖然按道理來說,
再等幾年,到2010年左右,智能手機開始普及,移動互聯網興起時,才是本地生活服務真正爆發的時候。
但隋波考慮的是:
本地生活服務,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業務模式。
這主要是因為,開拓線下的商家資源,尤其是像超市(便利店)、餐飲、院線、酒店……等業務,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
去一點點通過地面推廣來實現。
舉個例子,
攜程發展初期,就開創了最初的發卡地推模式,攜程內部稱之為“小米+步槍+原子彈”模式。
據說高峰時,曾有19萬的地推人員!
在全國的車站、機場、酒店、景區進行發卡推廣……
美團更是在從“阿里鐵軍”出身的干嘉偉帶領下,打造出了一支在業界名聲極大的“地推鐵軍”。
憑借著數萬地推人員強大的執行力,美團不僅打贏了“千團大戰”,更是后來居上,搶去了餓了么的外賣市場第一寶座。
所以,后來的BAT巨頭們,想要進入本地生活市場時,
也只能是靠著投資和收購的辦法……
說白了,就是自己做不了!
隋波知道,他自己也做不了……,無他,人力成本和管理運營成本都太高了!
與其都要收購投資。
那又何必等到將來呢?
趁著現在那些公司還弱小,提前投資不是更好嗎?
早期進入,話語權會更強。
也能更早的和易趣的業務產生協同效應,便于將來能夠全面收購,并入易趣的體系內。
只是,在到店場景中,最重要的餐飲領域,未來的佼佼者——美團,現在還沒有成立。
和隋波同歲的王興同學,現在還在美國特拉華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留學……
說來也有意思,
易趣起家團隊,都是來自于帝大和水木計算機系,尤其是95、96兩屆。
按說水木電子工程系97級的王興,是有很多機會加入易趣的,無論是師兄介紹還是實習機會……
可大學時的王興同學,興趣卻不在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