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董小姐也不是放棄賣場渠道,而是要求賣場尊重格力的核心利益,即穩定的價格體系。
就在3月20日,格力就剛剛和尊重其價格原則的大中電器,簽訂了一份總值為1.8億元的空調包銷合同,總銷量在8萬臺左右。
與此同時,董明珠又借著這次與國美決裂的機會,順勢推出了自建專賣店計劃,主要面向二三四線城市。
能在中國商界揚名立萬的人,沒有一個善茬!
就拿董小姐來說,
其實雖然她在行業內名氣很大,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并不為大眾所知……
那么,是什么讓董小姐一舉成為“網紅”一樣的公眾名人呢?
就是2013年,中央臺評選年度經濟人物,董小姐與雷教主同臺,打了一個“十億賭約”。
大眾的眼球猛然被吸引了過來。
董小姐一下紅了,紅的很突然。
用吳曉波的說法,就是制造業被互聯網經濟逼到了墻角,這時候便需要有一個人站出來,提刀在手,替自己大聲地喊幾嗓子。
可能當時打賭,只是董小姐的脾氣上來了,并沒有事先的“策劃包裝”。
但有趣的是,她抓住了這個瞬間,讓它成為了一個標志性的態度。
從那次之后,董小姐的講話越來越大聲,越來越自由,也越來越引人注目。
就這樣,董小姐從董事長辦公室站到了鎂光燈下,還搶走了明星代言的生意,格力每年可以省下幾千萬的代言費和廣告費。
比省錢更重要的是,董小姐創造出了一個新的品牌傳播模式:
即便是最冰冷、最格式化的家電品牌,也可以進行人格化的背書。
而且,制造者本身應該成為口碑傳播的主角。
在傳播學上,這個叫“返祖現象”,互聯網人一直是這一武器最好的實踐者。
老馬就是天生的演員——如果他混娛樂界,就沒其他人什么事了;周鴻祎天生一個“蠻子”性格,東哥是被奶茶妹妹教會的……
制造業的董小姐,顯然也學會了這招。
但其實,董小姐之所以開始“賣人設”,除了品牌傳播之外。
背后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就在2012年,朱江洪退休。
董小姐雖然接棒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但是珠海市國資委仍然控制著副董事長,總裁,黨高官的關鍵人事安排,并立即空降了周少強任格力集團總裁、黨高官。
和朱江洪不同,董明珠不具備國資委干部的身份,永遠無緣格力黨高官這個體制內的角色,也沒法擁有像朱江洪一樣的體制內關系網。
銷售出身的董明珠,只能在市場中找補。
但是當銷售業績都開始出現下滑時,董明珠意識到危機……
所以,主動和被動的選擇條件下,董明珠似乎注定要成為格力的代言人。
而她用這一招把自己和格力電器捆綁在一起,讓蠢蠢欲動的行政權力投鼠忌器,也讓自己在獲得了足夠的第三方支持……
此后,董小姐就開始出圈。
塑造成為大眾眼里一個脾氣暴躁、個性強硬、手段專橫的女強人“人設”。
她在陳魯豫節目里教訓員工,在股東會上教訓股東的視頻,一度刷屏互聯網。
大眾高呼過癮,董明珠網紅之路,越走越遠。
但與此同時,
她和格力的品牌捆綁也更緊密,在公司內的權威更高!
后來她推動格力股改,引入高瓴資本,管理層MBO,并借助借助傳統的持股和有限合伙投資協議構架的綜合設計,最終構建了一個長達4級的金字塔式的控股鏈條。
從而徹底將國資委對格力的控制力,削弱到最低……
追溯這一切的起源,就是從她那次“豪賭”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