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管齊下,一次就攻下山頭!
每逢大戰,必先籌備糧草,整頓軍備……
雖然說易趣現在賬上還有7億多美金的現金儲備。
而且這50億的訂單中,除了格力的10億,是真金白銀花出去了。
其他40億都是定金+賬期的方式,完全可以靠銷售回款。
但與此同時,
物流人員、倉庫(大家電倉)、交通工具(車輛)等投資額也很大,而且還要保證公司的正常運營,技術方面還要大規模增加服務器(服務器3年折舊,投資規模很大)。
還是要再多募集一些資金來備戰。
進入2004年后,隨著易趣業績不斷增長,易趣的股價也水漲船高。
到2004年5月的現在,易趣的股價已經達到了152.65美元。
由于易趣的總股本并不多,在之前增發了1000萬股后,總股本才剛剛9320萬股(ADS)。
外面的流通股少,股價偏高,交易量不夠活躍,也影響了易趣股價的進一步提升。
隋波想,干脆進行一次拆股,然后再增發一次。
這樣,一方面能拉動股價,另一方面,也能募集到足夠的彈藥了!
內部準備“618大促”的各項工作,宋健、李欣、黃海、王峰、張勇等人,就可以全權負責。
而外部的工作,就是隋波和張奕的了。
他找來張奕,商量了兩件事:
第一,易趣的拆股和增發計劃。
第二,投資或者收購永樂、大中等線下家電連鎖企業的計劃。
張奕已經習慣了,隋波各種突如其來的“奇思妙想”。
而且自從轉任CSO,負責籌建戰略發展部和投資并購部后,他也想搞幾個大項目。
而線下渠道的收購,顯然是高難度的項目!
很和他的胃口。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國際投行,高盛有著豐富的在國內私募股權投資的經驗。
在來易趣之前,張奕本來就是高盛亞太區里,主管操作對內地傳統企業投資和并購重組業務的董事總經理,這一套東西他最拿手。
怎么談判,怎么估值,怎么通過商務部的審批……,他都門清。
當下就有點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波總,如果按照你的想法,我也建議,首先把目標放在永樂。
第一,永樂是排名第三的家電連鎖企業,業績出色,運營水平高,基本面更好。
第二,永樂對擴張的**更強烈,對資金的需求也更迫切,有利于我們進入。
同時,永樂主要的門店都在江浙滬區域。
我認為作為補充,還可以在華北、西南、西北等區域,投資或者收購一些小的零售連鎖企業。
據我了解,現在隨著國美和蘇寧等公司的擴張壓迫,這些區域性的小型零售連鎖企業,經營壓力都很大,有一些被國美收購了,有一些也在聯盟聯合,準備結陣對抗國美。
我們投資進去,做一些線上線下的合作,同時也能幫他們對抗那些巨頭,他們肯定是歡迎的。
我們現在既然準備和國美對上了。
并購戰線也是一條戰線,可以打亂他們的戰略規劃和發展節奏,從側面策應線上渠道。”
隋波點點頭:
“這塊我了解的不多,你可以做個具體的方案給我。
如果有好的目標,我覺得可以做!”
隨后他又想起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