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隋波給出的投資條件,非常“微妙”,頗有些令永樂進退兩難。
但陳曉畢竟也是一個梟雄人物。
骨子里也是一個和老黃一樣,敢于“豪賭”的人。
否則前世他也不會最終接受大摩的對賭協議。
陳曉很快就反應過來,有舍才有得!
無論易趣也好,大摩也好,誰也不是慈善家!
他們投資永樂就是為了獲得回報的,不管這個回報是在投資收益上的回報,還是戰略布局上的回報……
他需要考慮的就是,衡量利弊,選擇和得到最有利于永樂發展的結果。
毫無疑問,易趣的條件,要比大摩顯得優越太多了。
而且,不管是否接受易趣的投資,都可以拿這個來反過來迫使大摩降低入股條件!
至于最后選擇誰進入,或者兩者都引入。
主動權還是在陳曉自己手里……
這種對他和永樂而言,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陳曉這么精明的人,當即就明白,可以先談!
談判嘛,總要有商有量。
不可能易趣提出這個條件,永樂就只能接受……
這中間,還是有很多可以商量的細節的嘛!
不得不承認,
雖然因為“黃陳之爭”最后落敗離場。
陳曉在隋波前世時,社會、商界、輿論對他的整體評價很差。
雖然還沒到蓋棺定論的地步,但也差不多了……
但其實,客觀去看他的商業才能,絕對是一個不遜色于老黃的商業奇才:
精明、老辣、溫和、作風強悍,具有領袖風采……
他身上的這些標簽式的優點和特質,在早期,也都是曾為外界所公認的。
就連老黃在國美最終合并永樂后,也曾稱:
“不是我太無能,是陳曉太狡猾。這次并購談判,是我做生意一來最艱苦的一場談判,如果不是志同道合和惺惺相惜,根本不可能談成功。”
后來老黃還曾對媒體感慨:
“陳曉是個出色的實戰家,非常熟悉家電零售市場,談判過程中,陳曉比之前更可怕。”
后來兩家合并,陳曉孤身入國美。
在老黃有意淡出國美,退隱幕后之際,擔任國美CEO、總裁。
老黃給他的待遇,無論是辦公室、配車,都與自己一模一樣。
對老陳的重視和尊重,可見一斑。
而陳曉也是“報之以瓊瑤”,在工作上竭盡全力。
上任不久就立下“1000億”營業額的軍令狀,并且對國美的發展戰略做了調整,規模和效益并重,給自己和國美都定下了很高的目標。
之后,并購大中,成為三聯商社的大股東,陳曉把“執行者”的角色,做的有聲有色。
要不是老黃進去了。
在他的威勢之下,陳曉或許不會生出野心。
這兩人的合作,可能會是中國商業史上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