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涉及的面,已經不僅僅是易趣和國美的博弈了。
還有廠商和線下連鎖渠道之間的博弈!
對于多數老牌家電廠商來說,對國美可以說是又愛又恨……
國美的真正崛起,是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的。
主要是因為國美發展得太快了,廠商的渠道模式根本就跟不上它的速度。
以海爾為例:
2002年前,家電連鎖渠道在海爾銷售比重中不足4%-5%,但是2003年底,這部分比重已高達20%,直逼渠道中以30%居首的海爾專賣店,排在第二位。
用海爾營銷部門的人的話:
“如果你想獲得市場的增長,你永遠不可能繞過他們(家電連鎖渠道)。”
此外,海爾還針對不同渠道開展不同產品型號的定制,海爾可以專門為國美設計低價位的產品,為高檔商場設計功能更強大的產品。
“這樣就滿足了國美的低價要求,保證同一款產品不會在市場上出現兩種價格,削弱了國美對其他渠道的沖擊。”
現在海爾在國美賣的產品中,為其定制的約占三分之一。
對國美們的崛起,制造巨頭們不得不心存戒備!
在和國美熱情合作的同時,他們也謹記戴上一道護身符。
廠商們不約而同對其營銷渠道進行“多元化”、“均衡格局”。
還是以海爾為例,
專賣店、傳統商場、家電連鎖商、集團客戶和其他代理門店,以3:2:2:2:1比例均衡相持。
現在有多出了一個線上渠道——易趣!
這次易趣從海爾處的訂單高達8億(包括大家電和小家電),這已經達到了國美一年銷量的1/2。
海爾沒理由拒絕和易趣的合作!
這也是廠家用來平衡國美這樣的大渠道商的一個策略……
國美一看控制廠商這招不行,又出第二招。
也是他們最拿手的——價格戰!
就在易趣大促的一周后,看到門店銷量開始出現明顯下滑的國美、蘇寧等連鎖巨頭們,紛紛開始進行促銷活動。
“家電大降價,夏季促銷”之類的海報,貼滿了所有門店。
所有家電價格也在之前本來已經很低的基礎上,再次下探底線,基本和易趣網上的促銷價格持平。
這樣大力度的降價,也引起了線下門店老百姓的搶購狂潮。
可惜,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易趣的銷量……
原因很簡單,
網購用戶和線下門店搶購的用戶,群體本來就不同!
而且,沒過多久,老黃和蘇寧老張就醒悟了。
這樣打自己吃虧啊……
易趣的家電不是他的核心業務,而家電本來就國美們的主業,這樣的價格賣得越多,虧的越多!
全部把壓力推給廠商,又會激起廠家的反抗情緒……
老張首先收手。
反正易趣的這個銷量,雖然對蘇寧的業務有一些影響,但也不致命,沒必要現在就開始血拼。
不如坐山觀虎斗,看易趣和國美先拼一場。
老黃可是教父“光環”加身的,而且這次易趣和格力聯手,擺明就是打他的臉。
以他的性格,怎么可能罷休,我不要面子的?
不就是虧一點嗎?
大不了從廠商那里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