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優點,集中在他這個領導人身上。
也是騰訊能夠成功的關鍵之一。
如果說他唯一的一次失敗,或者說弱點……
就是在2010年以前,他對國內的商業環境和市場競爭的理解,還不夠全面。
或者說,不夠成熟……
當時,互聯網領域幾乎沒有騰訊不涉足的領域,它無處不在,什么業務都要插一手。
關鍵是,它插一手也就算了……
但是,憑借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微創新,任何業務只要騰訊開始做,很快就會把市場上的老玩家打敗。
積壓別人的生存空間不說,搞垮的公司,也不是一家兩家!
這就有點過分了,當然會犯眾怒啊……
結果騰訊被全行業抵制和唾罵,被稱為“狗日的企鵝”、“全民公敵”。
并終于在“3Q大戰”后,
引發了小馬哥的一次大反思,也促使了騰訊的戰略轉型。
從“封閉”走向“開放”,確定了“資本+內容”的戰略方向。
也正是從那之后,騰訊才憑借著“開放平臺戰略”和大規模的投資,打開了第二次騰飛的序幕……
隋波正是吸取了“歷史”教訓,
為了避免出現前世騰訊的被動局面,這才早早就提出了開放平臺戰略……
正是這一點,
對于現在的小馬哥而言,還是比較難以理解的。
他又不像周杰等人,跟隨隋波多年,早已對隋波的任何決策,都是毫無疑問、誠心誠意的信服。
所以,曾經一度小馬哥對此,還是提出了反對意見的。
隋波正好借這個機會,好好給他“提點”一下。
說實話,能折服小馬哥的機會,還真不多……
“Pony,
你想過沒有,為什么我要把易趣不停的拆分,到現在形成易趣、百度、易迅等等公司?
你還記得在2000年、2001年左右,曾經有一段時間,行業內和媒體曾有過“易趣威脅論”吧?
后來這種聲音漸漸少了……
包括現在,即使我們已經拆分成多家公司。
還不時有人在喊著“易趣太龐大”、“恐怖的易趣系”?
我一直在對外宣稱,我們不做帝國,做的是生態系統。
又是因為什么呢?
不錯,我們做企業,一定要考慮盈利,考慮到發展。
在更多的業務領域獲得成功,可以擴充我們的業務邊界和發展空間,對營收和利潤也有利。
但是,也必須看到:
雖然以我們現在的實力,還遠遠稱不上“壟斷”。
但實際上,我們已經在多個領域遙遙領先,占據了市場第一位的位置。
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認識到:
我們不僅僅是一家商業公司了,更是一家有著巨大社會影響力的社會型公司。
甚至,我們作為市場第一,
是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制定行業規則的……
所以,
我們在業務發展之外,還需要考慮企業的社會責任和行業形象;
我們應該具備,引領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遠大抱負和深遠的謀略!
很多事情,不一定都要完全自己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