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左清泉這樣,最熟悉他的枕邊人,也是猜不到的……
……………………
戰略會,顧名思義,重點是“未來”,而不是“現在”。
所以并不同于業務會,戰略會是關于大的發展戰略規劃的討論,不糾結于業務細節。
而所謂戰略,
其實就是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核心其實是取舍!
但是,應該怎么做這樣的取舍,怎么才知道什么是你該做的呢?
三個方面:想做;可做;能做。
“想做”,就是公司的目標和愿景是什么?
“可做”,這一點是戰略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點,什么東西是最有價值的?
這個其實是對市場機會的一個判斷,對勢的判斷。
這一點很難,考究的是企業領導人的遠見……
再落到一個更具體的詞,就是對產業的“終局判斷”是什么,這一點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生死!
“能做”,也就是說你的能力到底能支撐什么樣的發展?
能力是需要培養的……,沒有一個企業在開始就具備所有的能力,都是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逐步把能力培養起來的。
這中間最大的挑戰,就是一個企業的戰略方向和能力……
通過這三者的思考后,中間的交集,就是你該做的!
當剛開始考慮問題和戰略方向的時候,選擇似乎很多。
但是如果真正把這三個維度都想清楚以后,就會發現,那個交集其實很小很小……
為什么隋波認為這次的戰略會特別重要呢?
就是因為,
在剛剛過去的2004年,易趣系剛剛經歷了一連串的快速發展和擴張。
易迅和百度先后上市,易趣也開始向產業鏈的上下游擴張;
收購了多家公司,一批新的高級管理人員加入體系;
再加上整個的互聯網市場大環境,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新的業務形態、競爭對手不斷出現……
無可避免的,大家都會對未來感到迷茫。
每個人根據自身的經驗和思考,對公司下一步的發展方向,都會有著不同的判斷和想法……
再加上易趣系的業務體系太龐大,各公司又都有著自身的業務特點和需求。
彼此之間的協同中,難免會出現為了各自公司的利益,發生一些激烈的爭論和摩擦。
所以,在表面繁榮之下,
其實易趣系內部,已經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雜音。
如何把隋波早已知道的“未來”,結合現在的時代和市場發展新趨勢,和自身的發展現狀,形成足夠說服所有人的“戰略”?
如何把系統整體與系統內利益相關方的利益協調起來?
這就需要隋波為首的高層,協調并且規劃好相關方的利益與潛在生態系統的協調方式、貢獻模式,以及它們可能相互影響的途徑……
總之,這次戰略會,隋波是寄予厚望。
他打算一攬子解決掉易趣系現在存在的各種隱患,并打開未來全新的發展空間。
這也是一場“戰斗”!
并不比外面的市場競爭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