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瞞你們說,文化產業也是我們星河集團,下一步的戰略發展重點。
如果有融資或者合作方面的需求,你們可一定不要忘了我啊!”
他的這番話中,透露出了一個重要的信號:
那就是,星河集團有意作為戰略投資者,入局文化產業!
這也讓現場的這些文化影視領域的大佬們,心中又驚又喜。
要知道,在2005年的這個時候。
國內除了電視劇市場,由于各地衛視采購的原因,相對不錯之外。
電影、綜藝、出版等市場規模并不大。
2004年全國的電影票房15億,電影市場總規模不過36億……
還不如17年,戰狼2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
又因為中國在傳媒領域的特殊性,這個時候,資本市場對文化產業并不感興趣。
從光線傳媒的老王,苦熬了13年,沒有任何融資,直接上市。
就可見民營綜藝公司有多不受資本待見了……
這個時候,
誰也不會想到,未來中國的文化產業會怎樣蓬勃的發展!
2004年至2010年間。
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平均增長速度超過了23.3%,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近5%。
尤其是08年金融危機后,
為了“保增長、調結構”,相關政策強調降低準入門檻,積極吸收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
進一步激發了民營資本和股權投資機構的投資熱情,也為民營文化企業的發展營造了濃厚氛圍。
華誼、保利博納、華策影視等影視公司,相繼上市。
更是引爆了資本市場對文化產業投資的熱潮,從此開啟了長達十年的文化產業繁榮期!
到2019年時,中國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為86624億!……8萬億!
而且隋波考慮的更遠:
且不說后續逐漸開放的出版、傳媒領域,對于輿論的控制力問題。
單純就業務本身而言,
影視(視頻)本就是易迅“互動娛樂”戰略的內容閉環中,最重要和核心的一環,是“IP”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
也是全產業鏈中,變現度最高的商業模式。
前世的時候,
為什么優愛騰都大幅度虧損,發展了那么多年還不盈利?
就是因為版權采購成本太高了!
拿電視劇舉例:
在2009年左右,一部品質好的電視劇網絡版權價格,每集也就幾百到數千元。
拿一部劇的采購成本,也就幾萬塊。
而到了2010年,各視頻網站版權大戰開始后,一集就漲到10萬元左右。
之后每年的版權價格都在暴漲……
最高峰時的2017年,更是達到了1500萬一集的“天價”!
直到18年后的“限薪令”出臺,版權費用才稍微有些回落,降到了800萬一集左右。
但即使如此,影視版權的采購成本,依然是限制視頻網站盈利的重要因素,僅次于帶寬成本。
后來所有的視頻網站都在主推自制劇和自制綜藝,主要也是為了控制內容成本。
當然,同時,也是為了和對手進行內容差異化競爭。
所以,隋波就想從現在開始,干脆從源頭上入手!
版權成本高,原因是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