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臺積電,在技術上就晚了1年的時間!
要不是感受到了中芯帶來的切切實實的威脅,
張忠謀又怎么會這么不依不饒的,一定要搞垮中芯呢?
雖然麻煩重重,但不得不說,
這個時候的中芯,依然處于芯片制造代工的第一梯隊,并沒有落后太多。
而且在芯片人才、技術研發實力上,都處于最好的時期!
隋波一直在思考,移動互聯網時代,真正要抓的核心是什么?
操作系統?
這個當然重要,不過收購了Andriod之后,他也算占了些許先手。
雖然Andriod想要發展到前世Google控制時的水平,還需要在專利、開發生態、硬件廠商聯盟方面做很多的努力。
但隋波既然已經有了成熟的思路,通過收購和聯盟去實現,路徑是很清晰的。
智能手機?
這個自然也重要,但手機的硬件設計本來就不是多復雜的事,國內的手機產業鏈發展已經非常完善了。
智能手機里最核心的,就是芯片!
所以,抓問題要抓關鍵點。
移動互聯網時代,最核心,產業鏈最上游的,不是軟件應用層,不是硬件。
而是里面的那顆“芯”!
關于芯片方面,隋波和倪光南院士曾詳細聊過。
倪院士告訴他,如果想做智能手機,最重要的就是系統芯片,尤其是微處理器。
而現在全球移動設備中采用最多的微處理器,就是ARM處理器。
從2001年開始,針對處理器架構相關的投資和成本巨大,而大多數公司又缺乏自行構架微處理器的能力的情況,ARM推出了微處理器的IP許可證模式。
從而逐漸被應用在更多的系統芯片中,成為了事實上的工業標準。
如果想自主研發微處理器的底層架構和微內核。
難度會比較大,時間也很長。
而如果拿到ARM的IP授權,只是進行基于ARM內核的芯片設計的話,就比較簡單了。
國內這方面的芯片設計人才和能力都沒問題。
隋波當然希望自主研發了!
可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時間……
還有2-3年的時間,智能手機時代就開始了!
所以他也只能是兩手準備,一邊自主研發,一邊去和ARM談IP授權。
解決了芯片設計的問題,緊接著就是芯片制造了。
本來其實芯片制造投資大,時間長,又和星河系的主業關聯度不高。
隋波沒必要這么著急布局。
但是,他想到中芯發展的歷史,實在有點“意難平”……
重生前,一場中美貿易戰,讓“中國芯”變成了所有中國人心里的痛。
現在明明看著中芯是有機會崛起的,卻因為各種原因而沉淪多年。
隋波就想做點什么……
還真不是為了賺錢投資,投資芯片制造這種“燒錢”的項目,賠錢的可能性更大……
純粹是身為“重生者”的使命感吧。
不過,做事還是要理性一點,隋波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他打算:現在先投資一點,入局占個先手。
熬過這兩年的行業下行期,順便挖掘一些芯片方面的人才。
等到08年,在中芯最低谷時,再大手筆增持,一躍成為大股東!
這樣一方面,避免了因為大唐電信入股,而導致的后來的“中芯內訌”;
另一方面,到那時,完全可以靠著自己生態體系的智能手機訂單,拉中芯一把。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隋波也很希望像蘋果一樣,從芯片到系統,到應用。
搞一個全部都由自己控制產業鏈的“閉環”生態!
憑啥錢都讓你蘋果賺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