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隋波自然不會傻等。
他對競購AOL的策略很簡單:
現金儲備比不過,市場份額也比不過,唯一能讓時代華納股東和董事會動心的,就是百度愿意留出大部分股份給時代華納,同時可以以不超過10%的比例“換股”。
而且他的條件也很簡單,那就是AOL改為采用引擎,并在即時通訊、郵箱、圖片廣告等方面和百度(及關聯公司)達成合作。
可以說,隋波一下把談判的底線,壓到了極低。
這也讓時代華納拿著百度的條件去和微軟、Google、雅虎等公司談的時候,弄得這幾家都很被動……
搗亂和抬轎子之余,隋波也不會讓手里剛募集到了20億美元,留在銀行里落灰。
他準備在這幾家都把注意力,放在競購AOL的時候。
搶先投資和收購幾家重要的公司……
第一家就是Youtube。
Android和Youtube被稱為是Google發展歷史上,最重要的兩筆收購。
一個奠定了Google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霸主”地位的根基;
一個則成為全球第一大視頻網站,活躍用戶超過18億,年營收超過150億美元,Google旗下業務中的最重要的增長引擎!
Android已經被隋波提前截胡了。
雖然聽說,Google內部也啟動了一個類似的移動操作平臺和智能手機項目。
但是隋波相信,沒有了安迪這個靈魂人物和Android前期的技術儲備和思路,Google勢必趕不上蘋果老喬引發的第一波移動互聯網浪潮了……
Youtube就更不用說了。
早在Paypal黑幫時代,隋波就通過和彼得蒂爾的結交,和查德·赫利(ChadHurley)、陳士駿(SteveChen)、喬德·卡瑞米(JawedKarim)相識。
并在聚會中,不動聲色的提示了他們視頻網站的創意。
由于Facebook被隋波和周楓提前搞了出來,這也讓受到啟發的陳士駿等人,比前世提早了大半年的時間,推出了Youtube!
隋波和彼得蒂爾都是Youtube的天使投資人……
現在Youtube已經開始嶄露頭角。
2004年9月,YouTube開公測試,很快就流行起來。
耐克上傳了一段羅納迪尼奧的視頻,到了2005年1月,視頻瀏覽量超過了100萬,這是第一段點擊量超過100萬的視頻。
2005年2月,YouTube正式開放,當時每天的瀏覽量約為1000萬次,而到了5月,YouTube觀看視頻的用戶每月已經達到1500萬,每天視頻瀏覽量超過6000萬!
可以說是爆發式的增長。
這時,Youtube才成立了1年時間,員工只有46個人……
隋波之前還想再跟著投幾輪,然后等到Google收購,大賺一筆。
沒想著自己收購。
畢竟Youtube發展初期,還是有很多問題的:
-Youtube的長期盈利路徑不清晰;
-為了支撐快速增長的視頻觀看流量,Youtube每天要支付巨額帶寬成本。
-UGC內容商業化有侵權風險。如果用戶上傳的視頻內容用了有版權的素材(比如背景音樂或者其他視頻的片段),而平臺幫內容主做了商業化變現,那么版權方可以告平臺侵權——美國人的版權訴訟可不是鬧著玩的!
-Youtube內容大多是鬼畜視頻,用戶偏消費力差的年輕人。廣告主擔心影響品牌形象,也找不到合適的受眾。
-UGC內容的受眾對廣告接受度差,廣告可能影響用戶體驗,造成流量損失。
當年Google在收購Youtube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花了至少70億美金(PerJefferies),來建設Youtube的內容生態和變現能力……
可以說,如果沒有Google的對長期戰略機遇的耐心和堅定投入,Youtube可能不會發展壯大。
隋波本來不想費這個功夫了。
美國這邊就連Facebook,他都不準備長期持有,何況Youtube呢?
不過,當隋波臨時起意競購AOL的時候,忽然想到了Youtube。
和時代華納合作,能夠解決Youtube的一部分版權問題。
同時再和其他內容所有者磋商達成協議,實施相應的版權保護政策,就大體上解決了Youtube最棘手的版權風險;
至于UGC內容的商業化廣告轉換問題,百度完全可以按照Google的辦法,建立一個基于廣告收入分成模式的MCN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