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數據和資料都是真實的。
隋波前世畢竟不是手機行業的業內人士。
并不知道,
這個時期的酷派,的確在業內以研發而著稱,在手機相關專利方面,肩比華為中興!
在隋波前世時,手機業內有一個著名的酷派“黃江精神”:
2009年,酷派選擇放棄自有手機操作系統和WindowsCE平臺,全面轉型做基于Android系統的手機。
500名工程師、200天,在東莞黃江進行封閉式攻堅研發,并最終成功。
能夠躋身“中華聯酷”,成為國產手機的標桿,又豈是易于之輩!
酷派的最終沒落,原因很復雜。
一方面是因為太過依賴運營商定制。
在運營商逐漸削減甚至取消補貼后,又沒有在互聯網營銷時代迅速轉型,在渠道上出了大問題;
另一方面,也是創始人老郭和高層后期無心經營。
在產品、設計、研發上的投入力量都不夠,酷派自身的產品質量不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缺乏競爭力。
第三,急病亂投醫。
先是和360聯合,后來又接受樂視注資,甚至讓樂視成為了單一大股東。
本來是想“擁抱互聯網”,進行戰略轉型……
沒想到卻眼瞎,上了“下周回國”快沉的船,結果受到牽連。
創始人老郭套現走人,老賈也套現走人,只剩下酷派不斷虧損,徹底一蹶不振……
但凡當初酷派能堅持和360合作,做好“大神”子品牌和奇酷手機。
雖然不一定能重新崛起,但也不至于結局這么慘……
商業世界就是這么殘酷。
選擇錯誤,就是個死字!
不過,這些都是前世的事情了,現在不是還沒發生嘛!
至少現在的酷派,基本面還是非常不錯的:技術研發實力出色,供應鏈也完善,團隊的戰斗力和執行力也不錯。
所以隋波也覺得,可以將酷派列入備選目標中。
而且,相比OPPO,收購酷派會相對容易一些……
因為,酷派是一家上市公司!
2004年12月9日,酷派(宇龍通信)借殼中國無線在香港主板上市。
從公司財報來看:
2001年、2002年,來自電信運營商的收入占比分別為99.3%和93.7%。
2003年起,2C業務異軍突起,打頭陣的小靈通當年取得8925萬元營收,占總收入的55.3%。
智能機則在2004年爆發,前五個月營收4625萬,占總營收的54.9%。
2004年?2005年,智能機營收占比分別為92%和94%。
然而此時深圳宇龍還未獲得G**、CDMA手機生產牌照,所銷手機來自貼牌生產廠。
截止6月底,
公司收入人民幣1.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8.9%。其中智能手機收入占總收入的93%,使得公司毛利率增至37.2%。純利潤3260萬港元。
目前中國無線(宇龍通信)的股價為1.14港元。
中國無線的總股本為496,690,590股,第一大股東Datadreamnd持有上市公司總股本的大股東最終的權益歸屬一個由匯豐(HSBC)管理、以創始人郭德英家族為受益人的信托計劃。
換言之,只要拿下老郭的股份,酷派就直接易主。
而老郭現在手里的這些股份,市值才3.24億港元!
相比隋波之前在美國時,
動輒都是幾億、幾十億美元的并購案,酷派便宜的有點令人驚訝……
所以,隋波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到OPPO和酷派兩家公司去考察一下。
最終決定,選擇收購其中的一家。
并將其并入新設立的“飛天移動通信”公司。
完成星河系對智能手機項目的前期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