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天工科技,招募國內Linux大牛、紅旗Linux團隊——操作系統研發;
設立紫薇半導體,收購美國S微處理器CPU;
投資展訊通信——基帶芯片及系統芯片;
投資中芯國際、中微半導體——芯片制造;
收購中國無線(宇龍通信)——智能手機研發……
這個邏輯就通了!
隋波的目的,是要全面“豪賭”3G時代來臨后,移動智能終端會爆發!
再聯想到隋波旗下的主業是互聯網……
毫無疑問,隋波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打造一個全體系的移動互聯網產業鏈!
這個“戰略”……,夠激進的啊!
要知道,移動互聯網已經喊了很多年了。
全球業界也都認為,
3G到來后,通信網絡和互聯網絡的結合,將會是一個大趨勢。
但是,全球那么多巨頭公司,
為什么到現在,都沒有具體針對移動互聯網的戰略出臺?
大多都只是小規模的做一些產品嘗試,和技術研發的儲備?
原因其實很復雜,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是巨頭公司在現在的市場格局下,太成功了!
這種成功,和市場領導者的地位,無形中阻礙了他們對新興市場的進入步伐和決心。
比如,微軟沒有能夠真正重視移動互聯網:
其實早在2000年,經歷過Kangaroo、iPAQ的成功之后,微軟就基于WindowsCE開發出全新的WindowsMobile,開始進軍智能手機市場。
2002年,微軟就已經發布了.NET技術框架。
但一直以來,
這款產品都是以實驗性產品的形象存在,微軟操作系統的API接口一直未能統一,前向兼容性很差。
由此導致了Windows移動設備的開發者生態一直不完善,WindowsMobile的應用數量、用戶體驗都很差。
在07年蘋果老喬發布IPhone和IOS操作系統時,微軟的反應也非常慢,似乎看不上移動操作系統……
最終錯失了4000億美元的市場!
英特爾也是如此,
正如前文提過的,英特爾其實已經進行了多年的手機芯片的嘗試。
但由于盈利情況不好,英特爾于2006年,將手機芯片部門XScale賣給了Marvell。
至此也錯失了移動互聯網市場,被ARM成了大勢!
同樣,手機巨頭諾基亞也是如此。
諾基亞的Symbian(塞班)操作系統,曾經占據了智能手機市場的大半壁江山。
但是其版本過多、兼容性差、上網速度慢、不適配觸摸大屏等諸多問題,則變成了和Android和IOS競爭時的硬傷。
最搞笑的是,
在塞班系統還有著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用戶時,諾基亞忽然又放棄塞班,改和微軟合作WP系統,自廢武功……
所以,有時候巨頭公司的核心能力,在面對新的時代趨勢時,可能反而能會變成“核心阻礙”,從而喪失破壞性創新的勇氣。
第二,不可控因素太多……
別的不說,光是一個3G標準,各國就折騰了多年。
歐洲的WCDMA,美國的CDMA2000,中國的TD-SCDMA……
眼看著,還要再爭幾年呢!
而就算3G實現了,想要推動移動互聯網,還需要移動通信網和互聯網融合、互通。
可是,移動通信網是以運營商為中心的,互聯網則是以用戶為中心的。
這個時候,無論是學術界還是企業界,
一般對3G的理解,還是把3G手機當成通信產品,認為3G手機是一個可以用來上網的電話,網絡只是3G手機的一個附加功能。
由于運營商都傾向于自建移動平臺,主要通過WAP實現上網,大多是封閉性的。
而移動互聯網則需要穩定性、安全性與開放性。
其中安全性與開放性互為矛盾……
在Android和IOS這種,劃時代的、能開放應用的手機操作系統出現之前。
所謂的移動互聯網,其實完全是無解的!
這個時候,誰敢貿貿然的,就全部把賭注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