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中搜(慧聰)的份額高,排名第五。
基本上可以說,阿里在搜索業務上,已經失敗了!
社交方面也是如此,
阿里推出了“來往”,除了在電商平臺實現用戶的交易溝通外,本來還想借助雅虎通和雅虎郵箱原來的用戶,殺入即時通訊和社交領域。
老馬甚至讓所有員工都必須用來往,還給出了“每人拉300人”的目標……
可是一番騷操作之后,
老馬發現,戰略上錯了!
這個時候的社交市場競爭太激烈了……
除了易迅旗下的兩大即時通訊巨頭:EM、QQ之外,還有網易POPO(泡泡)、微軟MSN等強勁對手。
來往推出一段時間后,不僅沒有撼動易迅社交老大的地位。
用戶量甚至連易迅旗下,即時通訊領域的小弟——新浪UC都不如……
老馬反應也快,馬上轉換策略。
重新把來往,定位回到電商平臺的交易即時通訊工具上,好歹保留了一些顏面。
盡管這一年里,阿里折騰了一大圈。
看似都是無用功,絲毫沒有撼動星河系的地位。
但實際上,
借著這些攻勢,阿里通過星河系這個巨大的“外部壓力”。
一方面,完成了收購雅虎中國之后的內部整合;
一方面,通過多方嘗試后,重新將業務中心回歸到了電商的核心業務上。
一淘、誠信通兩個業務,同樣憑借國內電商市場的快速增長,發展迅速。
牢牢的占據著C2C市場和電子支付市場老二的位置。
可以說,阿里的基本盤沒有動搖。
更是通過這一年的競爭,發現了自身在技術、人才、戰略等方面的諸多錯誤,為今后阿里的正確發展戰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至于其他互聯網公司,
這一年里同樣是全面出擊,攻城略地,動作都不小……
盛大就不用說了,一個“盒子戰略”,搞的滿城風雨;
網易在門戶(第三)、游戲(第二)、即時通訊(第三)、電子郵箱(第二)等領域都表現出色。
同時,借著之前做個人主頁的經驗,網易也第一時間推出了博客業務。
老丁主張差異化路線,和新浪博客的“明星路線”不同,網易博客主打“個人門戶”概念,走草根路線。
希望把Web2.0時代,用戶創造內容的精神貫徹到底……
搜狐老張的“門戶老大”執念還不死心。
就算新浪已經被隋波收入星河系旗下,但他還是希望,能靠著拿下“奧運會贊助商”的機會,扳回一局。
今年8月,經過慘烈競標后,搜狐終于以3000萬美元的代價,拿下08奧運會互聯網內容贊助商的資格。
一時間,“看奧運,上搜狐”的廣告語傳遍大街小巷。
此外,搜狐在今年也入局了搜索、游戲等熱門領域。
百度和必應的先后上市,尤其是百度在全球產生的轟動效應,深深的刺激了老張。
雖然沒有了王川,但搜狐畢竟是老牌互聯網巨頭。
老張旗下,也不是沒有能人的。
他把之前負責搜狐網絡運營的技術副總裁周霖挑出來,讓他擔綱,開發屬于搜狐自己的搜索引擎。
并且起名“搜狗”……
這個名字,取自《大腕》里的幽默臺詞“他們搜狐,我們搜狗,各搜各的!”,這時在社會上已經有不小的知名度了,老張覺得可以利用一下。
周霖也不弱,他也是水木計算機系畢業,不過是93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