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之后,
星河系就可以脫離IBM、Oracle等國外硬件巨頭的“控制”,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而且,“去IOE”還是云計算戰略,實現的前提和基礎。
“去IOE“的本質是分布化,讓隨處可以買到的CmodityPC架構成為可能,這就是使云計算能夠落地的首要條件。
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建設、高速互聯網絡、計算資源虛擬化(Hypervisor)和軟件定義網絡(SDN)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是構成云計算發展的技術條件。
現在已經是2006年了。
就在今年3月,亞馬遜AWS將會發布S3存儲服務、SQS消息隊列及EC2虛擬機服務。
這將是現代云計算時代開啟的標志!
在前世,亞馬遜在云計算的先發優勢,是其成為未來的全球云計算服務市場第一的關鍵。
阿里前世要到09年才成立阿里云……,起步晚了很多。
而從全球市場來看,
2008年也是真正的云計算元年。
2008年,Google推出GAE(GoogleAppEngine)云服務;
2009年,微軟推出Azure云服務;
隨后,IBM、VMWare、AT&T等巨頭都陸續入局,推出了各自的云服務。
如果星河集團能夠在08年,就完全實現“去IOE”。
也就是說,
到那時,星河也可以推出自己的云服務了!
雖然早期的云服務,由于技術和網絡的原因,還不太穩定,產品服務還比較單薄。
但是這個時候,大家都差不多。
可以先推出免費服務,然后不斷的進行技術積累和改進。
等到云計算進入爆發期和大發展的階段……
以星河系龐大的業務生態,數據中心的分布規模。
能夠一較高下的,估計也就是亞馬遜和微軟兩家了!
這可是一個千億美元的巨大市場啊……
而且,在巨頭之間的競爭中,
云服務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作用:
鞏固生態和高建護城河!
對于巨頭而言,云服務是鞏固生態、連接合作伙伴的重要利器。
因為對于企業客戶而言,一旦使用了某家的企業服務,就意味著將企業重要的運營數據放在該平臺上,因此很可能會與這家公司深度綁定在一起。
換言之,
巨頭們可以能夠通過服務自己生態體系中的上下游企業,鞏固自己的原有業務和生態帝國。
此外,云計算的價值,還遠遠不止在商業層面。
未來,當人口紅利期結束,消費互聯網進入到瓶頸時……
TOB端業務,就是所有巨頭競爭的主要領域。
而B端的產業互聯網,核心就是云服務!
政府采購、智慧城市、物聯網……
到那時,巨頭們將會轉型“新基建”。
5G網絡、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網絡基礎、人工智能等運算基礎,都將成為必要而普遍的新型基礎設施。
而云計算和云服務將是其中重要的基礎服務之一。
可以說,這將是星河系未來二十年,能夠始終屹立于巨頭行列的真正根基所在啊!
隋波這時看著王堅和龐勇這兩個“云計算”戰略的負責人,
感覺就像看兩個金娃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