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低成本為中心的“簡單至上”的高效運營體系,盡一切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
在美國,
Costco(好市多)則以低價、精簡的商品,優化的成本結構和誘人的購買氛圍,成為了用戶和業界追捧的“網紅”,被譽為“沃爾瑪唯一的對手”。
而在中國,
由于現代化市場經濟起步晚,零售業到現在,還沒有形成全國性巨頭……
與此同時,互聯網已經蓬勃發展起來。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改變甚至取代了線下零售業正常的發展軌跡!
所以,中國的零售業中既沒有產生沃爾瑪,也沒有產生711(雖然有類似的商業模式,但都沒有形成全國性巨頭)。
而是產生了與兩者極其相似,卻又截然不同的第三種模式……
就是現在以易趣為代表的線上零售,電商模式!
其實仔細分析就可以明白,
作為一家B2C電商,易趣也在遵循著零售業發展的真理:
優質、低價和讓購物觸手可及。
低價和正品行貨,就是易趣賴以起家的殺手锏(不包括淘寶)。
正是通過做到這兩點,易趣從3C業務逐步擴展到家電、服飾、圖書等品類,最終成為中國千萬家庭一站式生活購物的首選平臺。
當然,中國的市場又與國外不同。
相比正品,價格才是用戶更關心的因素。
這也是像淘寶這樣的C2C平臺,能夠崛起的關鍵(包括PDD)……
但是,電商畢竟是只是線上渠道,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率現在還不高。
線下渠道還是老百姓購買商品的主要渠道;
同時,中國廣闊的地域和城鄉差距,導致用戶的需求極為多樣化!
這種情況下,
走線上+線下模式,就是必然的選擇。
前世老馬提出的“新零售”戰略,
隋波越琢磨越覺得,的確是最適合中國市場的模式!
只是,等2016年阿里想搞這個的時候,中國的零售市場格局,其實已經定了。
無論家電連鎖、商超連鎖、便利店連鎖,都涌現出了行業巨頭。
導致老馬也只能通過大規模投資,和戰略合作的方式來推動。
這就費老鼻子勁了!
阿里對線下渠道的把控力低。
而自身發展到龐大的規模,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再加上和騰訊、京東,甚至新興起的PDD的競爭……
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和能力,
去掀動和變革整個線下零售市場!
所以阿里的“新零售”戰略顯得虎頭蛇尾,熱炒了一陣就沒什么動靜了……
這樣一想,
其實在06年這個時候,隋波想搞這個事情,反而會更容易一點!
首先,家電連鎖格局未定,
易趣擁有第三大的永樂股權,而且陳曉之前還干了一件妙事,他和大中談了合并!
換言之,易趣在收購永樂之后,有很大的機會再拿下大中……
這樣一來,京滬兩大重地都覆蓋了。
就能和國美、蘇寧,形成三強鼎立的局面。
而易趣除了線下渠道,還有線上優勢和物流優勢,未來這種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商超方面,
同樣是一團混戰,沒有全國性巨頭出現。
易趣雖然還沒有開始布局,但是商超是比家電連鎖,受電商沖擊更大的領域。
等淘寶再過兩年的時間發展起來,那時候商超的價值就更低了。
反倒是便利店的價值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凸顯。
易趣已經投資了美宜佳,完了再在魔都和帝都投資兩家,
基本也能夠完成全國主要區域的覆蓋需要了……
這樣一來,
等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支付起來。
易趣的“新零售”戰略就徹底成型了!
我們中國有獨特的文化和市場特點,干脆就走一條線上+線下的“新零售”路線……
隋波想到這里,不禁有點想笑。
我這算不算是,把前世老馬的思路給“發揚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