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下午3:00,香港文華酒店二層,愛丁堡會議室。
臺積電(NY:T**)與中芯國際(NY:**I;HK:981)第一次“和解”談判。
談判雙方的與會人員分別為:
中芯國際:隋波(董事)、王陽元(董事會主席)、張汝京(CEO)、江上舟(顧問,代表魔都市府);
臺積電:張忠謀(董事長)、蔡力行(CEO)、蔣尚義(研發資深副總)、杜東佑(法務長);
恰好是4VS4。
當然,也是因為愛丁堡會議室(八人會議桌)并不大。
雙方除了談判的核心人物外,其他隨從人員都沒有入內。
說實話,
談判開始前的氣氛,并不怎么融洽……
張汝京等中芯的人,
固然因為臺積電的“背信棄義”,心中有怨氣,臉色不好。
臺積電這邊,也都是一副公事公辦的嚴肅模樣。
也就張忠謀這個一頭銀發的“老狐貍”,和隋波這個有著年輕人外表的“小狐貍”。
見面時,都面帶微笑的寒暄了幾句……
在雙方落座后,
當張忠謀看到,隋波坐在了對面中間的主位上時。
眼睛微微瞇了一下,頗有些意外。
隋波環顧眾人,
尤其是在和蔣尚義對視時,客氣的點頭微笑,釋放善意。
而看到杜東佑時,他也微微停頓了一下。
這個人,就是臺積電訴訟中芯案的真正操盤手……
然后他對張忠謀笑道:
“張博士,這次和臺積電的和解會談,
我作為中芯國際的股東、董事,獲得了董事會的授權。
將全權代表中芯國際,主持這次談判。
……臺積電方面沒意見吧?”
張忠謀不由看了一眼坐在隋波身邊的張汝京。
見他臉色雖然不佳,但卻沒有發言,顯然是默認了隋波的話。
他笑著點頭道:
“當然沒問題,雖然……,時機和事由有些不恰當,
不過,能夠和隋總這樣一位在華人世界中杰出的年輕才俊,面對面的交流,我也非常高興。”
張忠謀表面說的輕松,
但心里對中芯這次的應對,處處都出乎意料,卻是多了一分驚疑。
臺積電本來預料,
按照他們對張汝京的性格分析,
以他“寧折不屈”的個性,中芯這次一定會對臺積電再次發起訴訟,強烈反應。
甚至提起反訴,都有可能。
專利訴訟是一支“大棒”,用來壓制中芯的崛起,也是臺積電既定的戰略。
其實,早在2003年首次訴訟時,張忠謀就想好了后續的手段:
第一次訴訟,最大的難題是采證!
所以當時臺積電的策略,其實是通過興訟來取證……
因為美國法院有“發現揭露程序(Discovery)”,也就是說,臺積電提起訴訟后,就能夠有資格去調查和取證。
而且,在去年雙方達成和解之后,
臺積電還獲得了一項權利——每半年,中芯必須提供一份技術資料給臺積電,以證明遵守了和解協議,沒有再次侵權。
但同時,這卻也讓臺積電掌握了更多的證據……
所以,從專利訴訟的角度,臺積電肯定是能贏得官司的。
更重要的是,
通過訴訟,臺積電就可以在市場、客戶處,以“剽竊商業機密”的名義,來打擊中芯的“名聲”和“技術研發實力”。
進而阻礙中芯獲得新的訂單,拖延其發展速度。
并通過專利訴訟,直接打斷中芯國際快速推進先進制程技術的速度!
因為芯片的制程技術,是一個不斷在之前技術的基礎上,演進的過程。
雖然現在國際上最先進的制程,已經到了65納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