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相比歐洲的這些家族傳承。
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中,有著浩若煙海的精神財富和人生智慧……
只是近些年來,
國學在國內不受重視。
這些前人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就好像“滄海遺珠”般。
沉寂在那些厚厚的書本中,并沒有煥發出璀璨耀世的光輝……
隋波覺得,
等自己回國之后,應該多抽出時間來看書,沉淀一下了。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他已經過了原始積累,靠“術”的階段。
需要的是進一步積累自身的底蘊。
另一方面,
經過這段時間在歐洲的見聞和拜訪之后。
隋波腦海中,本來有些模糊的概念,逐漸清晰起來。
對星河系下一步推進全球化、國際化的路線。
也有了新的想法。
原本,他的目光主要盯在美國市場。
其次是日韓,亞洲市場,然后是歐洲、南美,最后才是非洲……
原因很簡單,
從星河系核心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業務角度。
美國是最大的海外市場!
而日韓,和東南亞市場,雖然人口少,市場總量小。
但是在互聯網、智能手機普及方面,卻發展迅速。
相對而言,歐洲則顯得發展很緩慢。
這也是有著客觀原因的:
比如互聯網方面,
由于歷史原因,
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德國也不過只有8000多萬人口,許多國家的人口只有幾百萬。
但是每個國家都保留著自己的語言和文化。
丹麥的人口只有500萬,荷蘭人口1100萬,但是這樣的一個市場,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
互聯網是高度強調速度和運營的。
因此,歐洲多語言的阻礙,使得發展互聯網的成本很高。
而過于分裂的文化市場,也使得歐洲的互聯網發展起來比較困難。
可以說,
語言割裂,市場狹小。
這就是歐洲發展互聯網的硬傷!
在移動互聯網上,
歐洲就更加落后了……
隋波記得,
在前世即使到了2020年,歐洲的許多人還在用藍屏的功能手機。
歐洲人換手機的頻率比亞洲人低得多,在地鐵上,玩手機的人比例也很低。
不像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
地鐵上一眼望過去,幾乎所有人都拿著手機在玩……
所以,一直以來。
隋波都沒有特別重視歐洲市場。
但現在,他的觀念發生了變化。
從Google等公司的財報中,可以發現:
其47%以上的營收都來自海外市場!
而其中,歐洲占據了這部分營收的90%以上……
換言之,
恰恰是因為歐洲本土的互聯網產業發展不起來。
這塊巨大的市場,
就成為了美國互聯網巨頭們的“后花園”和“自留地”!
Google在歐洲很多國家的市場占用率,都達到了80-90%左右,簡直恐怖!
這也是為什么,
前世的時候,歐盟動輒就會對像Google、Facebook等美國巨頭公司啟動“反壟斷”制裁,處以巨額罰金的原因。
就是擔心本國的互聯網安全,受到美國的深入滲透和控制!
所以,隋波如果想和美國的巨頭公司們在全球范圍競爭。
在美國本土,是根本沒戲的……
到時候就算發展起來了。
美國官方下場,隨便一個政策,就制裁的你欲生欲死!
星河系的全球化戰略。
應該是以本土為根基,以亞洲市場為立足點;
在美國市場采用“襲擾”戰術,阻礙對手發展。
而真正的突破口,就是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