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波前世看了不少關于庫克的文章。
對于蘋果供應鏈管理的“牛X”,更是印象深刻……
一家以“偉大”為目標的公司,僅僅優秀是不夠的,必須卓越!
而“卓越”,也就意味著不能有短板。
無論是在技術研發、產品、營銷、市場、渠道、人才……等等諸多方面,都必須是遙遙領先于業界競爭對手的,達到極致優秀的!
隋波可以在人才、資金、技術、營銷等方面,盡量提前做好準備。
但是供應鏈這一塊,卻是需要在實際運營中不斷磨合、調整,才能達到最佳的價值分配和運行協調。
尤其是現在Xphone是全球銷售,這個供應鏈網絡和物流網絡就更復雜了……
供應鏈方面,
從全球供應商的考察選擇、代工制造商每一個生產環節細節的嚴格把控。到生產計劃、進程等信息流數據的共享;
再到產品的快速更新迭代和技術創新節奏,對供應商的深度控制……
這其中的學問,就非常深了!
物流方面也很重要。
雖然現在全球手機產業鏈分工,大部分制造廠商都在亞洲。
相比蘋果的遠隔重洋,Xphone在供應商方面占據一些地理優勢,零部件的運輸成本降低很多。
但同樣還有不少核心零配件是來自美國、法國、德國等地……
這都是需要進行物流管理的。
而且富士康組裝之后的成品,也需要發貨到全球各地!
海運(國際班輪路徑)、空運(國際航空路徑)都需要進行訂單管理。
舉個關于蘋果供應鏈物流管理細節的例子:
在多數電腦制造商都通過低價的海運獲取零部件的時候。
為了確保新款半透明iMac能在次年圣誕節期間全面鋪貨,蘋果花了5000萬美元買斷了圣誕購物季期間所有可用的空運空間。
此舉令康柏等臨時想要增加空運訂單的競爭對手陷入絕望。
有時候搶占市場,可能就是這么一個小細節!
而這一方面,星漢無疑是弱項。
就算以前的酷派,也從來沒有全球化供應鏈管理的經驗……
此外,供應鏈管理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占用獨有資源!
IT產業變化迅速,同時產品制造復雜精密,產業供應鏈中存在許多關鍵節點,這就產生了一種將供應鏈變成戰略行動的可能:
占據專用性資源,牢牢抓住供應商,并打擊競爭對手!
比如iPhone的觸摸屏等關鍵零部件,蘋果在供應商建廠時投入巨資,買斷產能6到36個月。
等到成了大眾商品,競爭對手可以買了,蘋果又利用早已談好的合同,拿到供應商的優惠價,其實是由競爭對手補貼,來與競爭對手打價格戰……
這就是典型的利用供應鏈獨占資源的例子。
在這次Xphone和Iphone的“上市之戰”,也體現出了這一點!
要不是隋波到韓國和三星的李健熙達成了合作,以遠遠高出蘋果幾倍的訂單量,搶占了三星屏幕和內存的大部分產能。
Xphone很可能就無法按期上市……
由此就可以看出,
隋波這次入主中芯的戰略意義了!
盡管一部智能手機的零部件,可能高達數百個。
但其中屏幕、芯片兩部分,始終都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芯片,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SoC芯片、內存(閃存)芯片在智能手機中的成本占比,分別高達15%、20%!
隋波這一路走來,成就堪稱“傳奇”,戰績更是無往不勝。
在外界看來,他是“天才”,輕松而游刃有余。
但實際上,
隋波是“功夫在詩外”,幾乎每一個環節都謀算極深,盡可能的將所有問題都提前解決掉!
現在和蘋果老喬這種“頂尖高手”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