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元年八月,江南佞臣馮延已密令唆擺下,壽州軍亂,囚保信節度使吳廷紹,殺清淮節度使孫羽,襲齊使齊軍。
齊帝親臨壽州,亂平。
齊帝隨即發《安江南江北書》,詔曰:“江南先主明靈鑒觀,今佞臣藏于廟堂,宵小起于江河。江南江北,閭左命如靡常;贛浙之地,官吏宗紳惶惶;嗚呼,先主遺德,喪于朝端威福!痛之!泣之!朕起布衣,受江南先主恩德,與先主有赤心之盟,江南巨變,德行盡喪,先主之靈,亦嗟憤也……”云云。
詔書發出,蘇州李弘翼及吳越起兵呼應。
旋日,海、楚二州,盡皆易幟。
齊國淮北軍指揮使張彥卿起馬步三軍,兵鋒直指揚州。
齊帝親自坐鎮壽州,整頓軍馬,建淮南大營,授朱匡業為淮南大營指揮使,又釋保信節度使吳廷紹,遣使隨吳廷紹赴廬州,招撫保信軍各部。
麾下殿前親軍,則開拔東進,奔赴揚州戰場。
其實關于壽州軍亂,清淮軍一些幸存的將領親眼所見,和史書上出入很大。
他們親眼見到北國天子是如何一劍刺入孫羽咽喉,又斬殺孫羽親信的。
但傳到外間的信息,卻已經變成是唐主李景遂得位不正,忌憚齊帝和唐先主的赤心盟,指使馮延已下密令殺了孫羽并要殺盡好心來撫慰壽州老都護的齊使。
反而是外間野史及后來的一些志怪,更接近歷史真相。
野史中,齊帝孤身入壽州,持三尺劍一個人便平定了壽州,由此衍生出的志怪就更夸張,齊帝乃真命天子,身遭有九條巨龍庇護,一切邪魔不得侵襲,是以在壽州那些魑魅魍魎轉世的群丑官員軍卒,都被巨龍咬去了腦袋,圣天子由此平定了壽州。
……
外間紛紛擾擾。
陸寧此刻卻在馬車中,身為招撫使,桂花八月下廬州。
外界看來,圣天子還坐鎮在壽州,文教授又被轉授六品招撫使,陪同被開釋的原保信軍節度使吳廷紹,赴廬州招撫保信軍各部。
跟隨招撫使的還是田紹斌統領的破甲營,不過,已經擴編為千三百人,除補充戰斗減員外,又加了壽州朱匡業訓練下的三百巨劍手,五百弓手,號神武軍。
壽州驛館一戰,事先借助葛家商隊陸陸續續進入城中的齊軍并不多,有殿前親軍的一個三百人營,此外便是破甲營二百人。
雖說破甲營傷亡慘重,二百人近乎半數減員,或戰死或重傷,但死戰之下,卻未潰敗,堅持到了孫羽被殺,全城歸降。
齊帝聞聽,感其忠義,遂單獨成軍,命為神武,屬于禁軍序列,但又和侍衛親軍一樣沒有鎮所,卻也不是如同侍衛親軍一樣,隨護圣天子,暫時更像淮南地的一支機動力量,哪有需要哪里搬,現今的任務,好似主要就是保護齊國使團。
田紹斌,被任命為神武軍統制,按品階,在營指揮使之上,軍指揮使之下。
馬車中,陸寧正在看一封密報,里面卻是說,楚地武平節度使周行逢部,也起兵伐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