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心疼落淚,正想去相見,可見弟弟黑黝黝越發壯實的身板,顯然,再不是昔日的嗜賭鬼,她又停下腳步,弟弟剛剛新生,還是,等一段時間再說,等他真定了性再說。
花蕊夫人,也明白了昔日霸占她的這位齊天子,現今她心目中的圣天子的良苦用心,心下,又哪里不感激?
聽花蕊夫人發自肺腑,陸寧更是大樂,就在這時,外面報,太后到了。
陸寧迎出來,卻見老媽哭哭啼啼,在女官攙扶下,腳步都有些踉蹌,“陛下,兒啊,聽聞你削發明志,苦了你了!”顫悠悠的,便來看陸寧冠發。
陸寧心下輕輕嘆口氣。
剛剛在明堂祈天殿,自己親自動手,剪去自己長發。
明堂,周禮中的祭天之地,到后世,便是天壇。
陸寧削發,特意申明,自己不是什么北伐前削發明志,而是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乃是愛惜身體之意,非發不可剪也,此次北伐,滅漢奸,逐胡虜,為千秋大業,作戰時方便,自己要削發。
當時,聞訊趕來的內閣大臣們都傻了眼,御史大夫范質,更磕的頭都破了。
至于老媽聽聞的“削發明志”,自是女官們為了安撫她,才這般說的。
饒是如此,老媽已經心疼的,好像走路都不穩了。
畢竟現今來說,不能真正剪短頭發不僅僅是因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種解讀。
也是因為,現今思維,剪去頭發,便可能剪去人的精氣神,對人身體是嚴重損害,說不得,就得少活幾年。
其實民間,已經有凈發社,但只是“披減發須”,稍事修理,打打薄之類的。
絕對不是自己這樣,咔嚓一剪子,將長發剪成短發,當然,自己現今的短發,也是相對而言,并不是后世的短發。
但要說本朝短發,現今也不罕見,最早的是匠人,為了做活方便,東海百行在自己授意下,將匠人頭發剪短,不過那時候的匠人多是奴隸一般的身份,剪發便如加刑,也無人理會。
到后來,便是自由匠人,也發現短發便于打理洗漱,臟活累活,就算不常洗頭,頭發里的跳蚤虱子也少了,而且短發,比長發洗頭方便多了,最早一批短發匠人,也沒見怎么著,還都習慣了短發,于是,自由匠人也有許多,主動剪發的。
不過,匠人雖然現今身份被大大提高,但士人甚至農人眼中,還是低賤之輩,自也沒掀起什么大波瀾。
此外便是軍中,奴部最早剪發,然后便是殿前軍,同樣的是,殿前軍是大皇帝部曲,從某種角度,最初成軍時,和私奴沒什么兩樣,是以,剪發之舉,也沒引起非議。
到后來禁軍中,也有士卒學著留短發,更發現剪發后的好處,甚至訓練時都能體現出來,禁軍中落發者,也越來越多。
當然,匠人也好,禁軍也好,都有凈發機構,想剪去長發,很方便。
但同樣,軍隊系統相對封閉,禁軍落發之風,也沒掀起什么波瀾,士人對軍卒此風,除了更為看不起這些不知所謂的蠻漢,倒也沒太多反應,畢竟,能打仗的士卒,就是好士卒,更莫說,禁軍又是皇家私軍一般,誰敢亂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