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西王開府后,黑海行省行政機構進行了改造,西軍港現今的官方稱謂為西康縣,黑海行省比之中原諸道、海外諸省都小了許多,現今更只有四個殖民區,是以行省下直接設四縣。
巡檢司變成了縣署。
省署秘書房副總管溫仲舒,兼理縣事,又稱縣長。
設監察郎,為監理縣佐,為三名副縣長之一。
和中原一樣,縣署下分諸曹。
財稅官的職權一分為二,設轉運曹和商稅曹。
五人法庭更為縣檢法院,但和中原檢法院一般,并不受同級官署掣肘。
巡捕房還是各曹中最大的機構,原治安官馮烈授督尉縣佐、總巡長,三名副縣長之二。
迪妮莎則離開了巡捕房。
按照一脈相承的變革,其實她本來應該被授錄事縣佐、縣署秘書房總管,三名副縣長之三。
但親王側妃,可是視作正二品的,也就是,殷大德這位從二品總督,見到側妃都需行禮。
她如果在縣署繼續任職,只會令縣署整個機構都亂成一鍋粥。
不過鎮西王顯然在黑海行省顯示出傾聽民意的友善之意,側妃迪妮莎,安排了行省資政院顧問、西康縣資政院顧問的差事。
資政院成員都是本地德高望重之士,都是民間人士,并不領俸祿,資政資政,可以對政事提出自己的見解。
行省資政院掌院由行省監察御史王忠兼任。
西康縣資政院掌院由監察郎、監理縣佐趙義臣兼任。
而迪妮莎原本應該擔任的錄事縣佐、縣署秘書房總管之位,授給了一名女性。
這是殷總督提議的,在海外行省,適當任命女性官員是常例。
雖然此舉,到現今也未能推動中原核心地區女子進入真正的仕途,但潛移默化下,中原地區,女子進入仕途的討論,好像也不是那么離經叛道了,畢竟汴京女學出現的英才,在內府管理下機構里的卓越表現越來越不是什么秘密。
錄事縣佐、縣署秘書房總管,授給了猶太女子麗芙妮。
畢竟來黑海的中原女性,多是隨夫婿而來的家庭婦女,不可能為了任命女子官員而從中隨意拔高。
內府倒是派來了幾名女官,但和派往各道、各海外行省的核算小組一般,都是對本地賬目等等,進行審查核算的。
也和各道、各海外行省的核算小組一般,和密監派駐此地的機構合署辦公。
稱為調查統計局,外界俗稱為緝事廠或保密局,是極為神秘的機構,權柄說大,大可通天,說小,在本地又好像沒有任何存在感。
在各道、各行省、重要的州府,現今都有保密局存在,便是密監和內府核算小組合署而成。
這幾名女官,自也不可能被委派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