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賈詡,這些年來,還沒有讓他失望過。正要聽聽賈詡能有什么高見。
“陛下,我大易之中,擁有封爵榜,為了名聲,我們大易不能無道而伐,但,其他勢力,可沒有這樣的顧忌,人族中,更是有大批的運朝。我們完全可以對周邊勢力,進行分封,敕封以爵位。若能臣服于我大易,以一座界域,入我大易者,可封王爵,以半座界域入我大易者,可敕封侯爵。甚至,可將界域,敕封為封爵者的封地。”
賈詡淡然一笑后說道。
他這是要行分封制。
“此舉不妥,封爵可以,封地不可取,要知道,在歷史中,分封諸侯,帶來的,往往是尾大不掉,比如,當年的大商,號稱八百諸侯,真正忠心的,又有多少,大周,也是諸侯林立,最終也是演變王朝,各自稱王,征伐不斷。這是前車之鑒。給予權力太多,只會滋生出不應該有的野心。此例一開,人心必然浮動。”
蘇軾臉色一變,連忙開口勸諫道。
這種前車之鑒例子可不要太多。
放開權力可以,可給出的權力太大,反而是禍非福,最重要的是,會對后來的統治,造成極大的麻煩。
“嗯,不錯,可封爵,甚至是敕封王爵這些都沒有問題,封爵不封地,這是原則,若是封爵再封地,豈不是說,將來會有尾大不掉的可能。終究會是一大隱患。”
黃承彥也開口說道。
“陛下,微臣以為,封爵,封地也未嘗不可。要讓馬兒跑,豈能不給馬兒吃飽。那樣的想法,并不現實。畢竟,對方要若臣服,就是要攜帶整個界域一同臣服。我們不需要花費人力物力,不需要派遣軍隊兵馬,就能輕易收獲一座界域,給予封爵自然是不夠的,微臣覺得,可化封地為封邑。給予其某座界域內一部分稅收作為食邑。既可以讓他們無法干涉內政,避免權力過大,尾大不掉,生出不應該有的野心,也可給予相應的利益,表現出大易的誠意。”
劉伯溫淡然一笑道。
若是有勢力,真的將一整座界域送給大易的話,僅僅封爵,那還是有些不太夠,封地的話,將來會出現隱患,能不為,還是不要做的好,這個口子,不好開。
改為封邑,那未嘗不是一種另類的變通。
不需要他們去治理,只需要坐在那里,就可以得到一大筆豐厚的食邑作為供養。這種做法,就足夠展現出大易的誠意。
要知道,大易每座界域,每年創造的稅收,那都是海量的。
自然,不可能完全作為封邑,只會給予一部分。
“嗯,封爵再加封邑。此舉可行,至于封邑,就給予所在界域總稅收的一成。還有,必須規定年限。封邑的期限,限定為一百年。一百年內可獲取一成,百年后,封邑不再有,重新收歸國有。”
易天行略微沉吟后,做出決斷。
大易的爵位,在外界而言,絕對是充滿誘惑的。畢竟,大易的王爵,足以比那些運朝之主所獲得的業位氣運加持,還要驚人,還要強大。更能抱上大易仙庭這條金大腿,不是所有運朝之主,都有自信,可以走的更長遠的,很多時候,開創運朝,只是一時熱血,在親身經歷過后,才明白,自身的才能根本就不能支持繼續走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大易伸出一條橄欖枝,會為之心動的大勢力,絕對不在少數。
不管多還是少,只要有一個這么做,那大易都是賺到的,不僅名聲不會受損,而且,還能獲得全新的界域,付出的,不過是一些爵位與封邑而已。這些,完全不值一提。
一些浮財換取萬世之基。
兩者當然沒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