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覺得學英語難,但其實我覺得英語一點都不難。”陳樹朝著所有人道:“覺得難就是因為沒有掌握對的方法,用錯誤的方法學英語,還不如不學!”
“來,跟我念,IloveEnglish。”
劉波咬咬牙,鼓起勇氣,“艾拉烏英格力士!”
“哈哈哈·····”
陳樹拿起劉波的書一看,果然,上面所有單詞都用漢字注了音,這也是很多人剛開始學英語最常用的辦法了。
“同學們別笑啊,劉波其實說的挺好。”陳樹轉頭對其他人道:“英語是一個世界語言,就跟咱們的普通話一樣,南方人有南方口音,北方有北方口音,英語在各個國家也都有口音。像英國和美國說的英語就很不一樣,印度啊新加坡啊這些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口音就更重了。
咱們中國人說英語如果不是從小在英語環境長大,都肯定有口音的,比如說你們張老師,要是跑到美國去,說的英語肯定也和美國人不一樣。
但美國人會嘲笑她嗎?不會的。為什么啊?美國本身是個移民國家,那里有來自世界各國的族群,每個種族說英語口音都不一樣,就跟咱們班上有東北同學說普通話一樣,大家最多覺得好玩有意思,但不會嘲笑他。
更重要的是什么,是要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要敢說,即使一開始的時候你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往外蹦也沒關系。
舉個例子,要是突然有個外國人對你說你好、謝謝,即使奇腔怪調的,大家是不是也覺得他漢語還挺好?
同樣的道理,咱們學英語口音是最不重要的,通過長期的模仿,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會有語感,即使你數一二三四五,都能說出英語的感覺出來!”
教室里一片安靜,大家都靜靜地聽陳樹上課,說這些從來沒有聽過的理論,仿佛讓人豁然開朗。
張譚雅是越來越佩服陳樹了,盡管還有些腹誹他剛才拿自己做反面案例,但是真由不得她不服氣。陳樹說的這些內容讓她也是耳目一新,有些地方甚至豁然開朗。
陳樹拿了個雞腿遞給劉波,“來,劉波,再跟我讀一遍!然后吃雞腿!”
“IloveEnglish!”
“IloveEnglish!”劉波沒有了剛才那么緊張,反而能模仿地像模像樣。
“Goodjob!”陳樹表揚道:“吃雞腿!”
他這一句又逗得學生們哈哈大笑。
之后的學生們也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開口說了幾句英語,算是破除了英語學習的一個障礙。
“陳老師。”有同學舉手提問,“教教我們背單詞吧!”
“是啊,老師,教教我們背單詞吧!”溫秋雯也附和道:“書上的單詞老是記不住,記住了過兩天又忘了!老師,教教我們吧!”
陳樹隨手在黑板上畫了一條曲線,“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學習漢語的時候有沒有遇到記不住漢字和詞語的問題?”
“沒有!”所有人都搖頭。
“知道為什么嗎?”
所有人都搖頭。
“因為你們在漢語環境里面,看到的、聽到的、說的都是漢語,不斷重復重復,就不斷加深了印象,所以好像沒有遺忘的過程了。”陳樹指了指黑板上的曲線,“但是人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遺忘的,這條線叫記憶曲線,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的,你們發現有什么規律?”
劉波舉了手,“老師,是不是時間越短遺忘的越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