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長見識短。”老頭說了一句后,對張凡說道:“你前程遠大,可不能為這玩意犯錯啊,其實我喝什么都一樣的,只要你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我比喝什么酒都好。”
“嗯,放心叔,沒事。”
“好,沒事就好,走吃飯,今天是土雞,專門去農場買的,一年不到的小土雞。嫩的很。”老頭也不多說,提點到了就行。邵華一家口味偏著一點江浙口味,飲食偏甜。就連荷包蛋都是甜的,放糖的。可來自大西北的張凡就吃不了這個甜食。
有一次邵華媽媽做的甜荷包蛋,張凡吃的如喝藥一般,從那以后,家里幾乎不怎么吃甜食了,而且面食占了大部分。兩老人真的把張凡照顧的無微不至。華燈初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了一頓大盤雞、皮帶面。張凡真是餓壞了,一盤子雞肉加上土豆、皮帶面,其他三人吃的都沒張凡吃的一半多。
吃飽喝足,張凡和邵華在路邊散了散步。邊疆的這個夜市非常的有特色,冬天羊雜碎,羊肉湯是主流,熱乎乎的一碗下去,能把全身的寒氣都趕跑了。天氣稍微一熱,烤羊肉就占主流了,還有羊頭、蹄筋,涼拌的酸辣羊肚,聞著氣味就知道相當的不錯。他們的手藝真的非常好,涼羊肉都非常有滋味。
邊疆茶素雖然民族很多,但是這種夜市幾乎都是回人攤子,人家做餐飲真的有一套。三川人的飯食夠厲害了吧,可在邊疆,也就是和回人兩分了天下。絕對不像其他省份,三川火鍋直接能覆滅當地的餐飲業。
清晨,張凡起床后,老太太已經把張凡的早餐做好端在了桌子上,老爺子雖然對老太太很好,兩人感情也好,有重東西,重一點的體力活,老頭絕對不會讓老太太干。可就是這個廚房,他從不插手,張凡來了以后,也不讓張凡插手,邵華反對也不行,他的話就是:一個大男人,老在廚房踅摸會把拼搏的銳氣給磨平的!張凡只能尊重老人的意見了!
今天有手術,而且還是比較重要的手術,所以張凡昨天晚上就提前給老太太打招呼了,不喝牛奶,不吃豆制品、腌制品之類的食物,張凡怕拉肚子,這個是細節,人命關天的事情,任何多小的細節都不為過。張凡就喝了點稀飯,吃了一個雞蛋,吃了一點饅頭后就去上班了。
科室里,醫生們也早早就來了。薛飛昨晚也沒去打麻將,讓張凡拖著給累成狗了,回家倒頭就睡,晚飯直接沒吃,一直睡到了大天亮,他媳婦高興壞了,要是這樣連續半年的話,估計能把薛飛的麻將給戒了!
這臺手術難點就一個,確定骨折斷端是否對接達到生理位。這種手術現在做的人不多了,具體原因不好說,反正就是沒多少人了。主流還是切開固定,這也就是話趕話,老高愿意背鍋才開展這個手術方式的,換個主任估計就沒這一會事情了。
盲打,手底下的感覺非常重要,這個感覺不是吹噓的,是真有的,當骨折線對位對線良好的時候,經驗非凡的醫生就有感覺,可這個經驗非凡就太難太難,哪有那么多的病人讓你去練手。就是有病人愿意讓你練手,科室主任其他醫生也不愿意,反正就是利益。
骨折的解剖位和生理位是有區別的,切開內固定最大的優點就是能達到解剖位,也就是說能做到嚴絲合縫,就如同沒骨折一樣,這是對于骨折斷端來說。但損傷也相當的巨大,斷端周邊的骨膜幾乎全部都被破壞了。
而生理位的意思就是雖然達不到和原來一個樣,但不影響功能,沒有畸形。
華國的骨科老祖宗,這方面就非常的牛,柳式正骨,陳式正骨,這些醫生早就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前,就已經能對大多數骨折做到徒手復位,然后達到生理解剖位置,倒是現在科技越發達,這種手法越來越少見,哪去了?誰求知道!